龍應臺看戰爭「誰都不是局外人」 呼籲勿讓衝突螺旋擴大

龍應臺在臺北國際書展分享30年後整理親涉冷戰現場的感想。(臺北書展提供/李怡芸傳真)

「和平的希望像個肥皂泡泡,一吹就一破?」龍應臺新書《這個動盪的世界》書腰上的文字,總結了她在30年前見證冷戰結束至今的感想。目睹冷戰死灰復燃,漫天峰火,龍應臺認爲如今的臺灣再也不應該覺得是局外人,「這一代人有義務幫下一代瞭解戰爭是什麼」。

24日在臺北國際書展舉行新書分享會,龍應臺首先感慨2年前的此時此刻,自己和兒子在維也納正聽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消息,幾天內的街談巷論都是俄烏戰爭,當時預測4天會結束的戰事,如今卻依然持續着,也讓她在整理30年前自己走過莫斯科、加薩走廊所記錄的歷史現場,在今日看來格外「毛骨悚然」,彷彿預言般的,今日的情勢在30年前早現端倪,也因此龍應臺希望讓年輕一代看見我們的世界長成今日這般,有其脈絡和軌跡。

俄羅斯知名反對派領袖納瓦尼16日猝逝的消息,讓龍應臺感慨地億及1989年,自己在莫斯科記者和作家朋友的邀請下目睹了當時的大遊行,她在物資貧乏、冰天雪地的莫斯科看到一羣人坦誠而開朗地打開自家的門,希望讓外界看到俄羅斯在獨裁統治下的經歷,龍應臺說:「不能簡單地把統治者、獨裁者和生活在其中的人視爲一個單位」。

在以色列,她聽到士兵說的是「我不殺他,他就要殺我」,哈瑪斯說的是「我們要全部的巴勒斯坦⋯⋯每一寸都要爭回來,我們這一代爭不過以色列,下一代要繼續作戰⋯⋯」。龍應臺有感:「真正的戰爭中,不論強國或弱國都是輸家」。作爲成熟公民,她希望年輕世代要常看見黑和白中間不同層次的灰,更有智慧地看待自己的處境。

30年後回看當年的記錄,龍應臺有感「戰爭和衝突是螺旋式發展,在互動中愈卷愈大」雖然消滅敵人的身體不困難,但「消滅敵人的思想、觀念是不可能的」但戰爭中不論強國或弱國都會陷入絕境,「一旦走入絕境,沒有人會幫你」。

對於特別到書展現場的香港、大陸讀者,龍應臺特別迴應提問表示「不論任何時代政權都是短的,文化都是長的,希望每個人在自己的處境裡找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