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噪音,逼瘋中國家庭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清晨,你還在睡夢中,一陣直抵耳膜的電鑽聲突然把你炸醒;
夜深了,你正準備休息,樓上此起彼伏的腳步聲、拖拉桌椅聲攪得你無法入眠;
一天中的任何時段,你人在家中坐,響聲從頭頂來,孩子尖叫的聲音、夫妻吵架的聲音、練鋼琴的聲音、重物突然砸向地板的聲音……時刻讓你不得安寧。
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2020年統計數據,鄰里噪音投訴量正在逐年上升,佔業主投訴比例超過40%,其中來自樓上的噪音佔比最高,佔噪音投訴量的80%以上。
城市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高層住宅樓板薄、隔音差,疫情爆發後居家時長大幅增加,都是導致鄰里噪音問題愈發嚴重的主要原因。
被噪音困擾的人 | 圖源視覺中國
來自蘇州的傅嶽,也曾是鄰里噪音受害者中的一員。
從985高校畢業後,傅嶽在蘇州做外貿業務,工作幾年後結婚生子,攢錢買房,付了首付。在外人眼中,傅嶽脾氣溫和,家庭和美,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
但傅嶽坦陳,在被樓上噪音折磨的兩年裡,他一度痛苦到想自殺。最極端的一次,他差點兒拿了一把菜刀衝上樓去。
爲了解決噪音問題,傅嶽用了上百種方法,做了大量研究,花了兩年時間才讓樓上噪音降至可接受範圍內。
久病成醫,他也成了“噪音專家”,通過撰寫科普文章,在小區內免費發放桌椅防滑墊,宣傳《住宅樓鄰里安靜公約》等方法,走上了鄰里噪音治理的推廣道路。
傅嶽在小區電梯內張貼《住宅樓鄰里安靜公約》 | 受訪者供圖
傅嶽希望,有更多鄰里噪音受害者能從他的經歷中獲得經驗和力量,從此擺脫深淵,迴歸正常生活。
以下是他的講述。
2018年的春天,我家樓上新搬來了一戶人家。
原本,樓上住着一對老夫妻。老人喜歡安靜,生活習慣很好,除了飯點偶有拖拉桌椅的聲音,平時從未出現過噪音擾民的問題。
我們共處了六年時光,彼此相安無事——直到老人被接去和子女同住,房子賣給了一家六口人,他們家有兩個老人,一對夫妻,還有兩個孩子。
新鄰居剛搬來沒幾天,就打破了鄰里間維繫多年的平靜。先是週末裝修砸牆,後來晚上十點也在敲敲打打。
我向物業投訴,物業上樓制止過幾回,但不是每回都有效。我當時想,他們可能着急入住吧,忍一忍算了,畢竟裝修總有結束的那天。
我萬萬沒想到,這竟會是接下來兩年噩夢的開始。
樓上的一家人正式入住後,我每晚睡覺,都能聽到天花板傳來持續不斷的腳步聲,主要是孩子的跑跳聲。
我們小區是2012年建起來的,層高2.8米,樓板厚度10公分,符合建築標準。我原本是個睡眠質量很好的人,電閃雷鳴都能照睡不誤,但這種帶有振動的迴響,還是屢次將我從睡夢中驚醒。
傅岳家的小區 | 受訪者供圖
有天晚上十一點多,我剛剛入睡,再次被樓上叮呤咣啷的動靜吵醒。這次不光有腳步聲,還有類似兒童車的車軲轆在地上摩擦的聲音。
我帶着滿腔怒火敲開了樓上的門,開門的是孩子的奶奶,我儘量剋制住情緒,對她說“這麼晚了,就別讓孩子在家裡跑來跑去了”。
她一臉無辜,說孩子早就睡覺了。但我明明還能聽到屋裡有孩子的打鬧聲。過了一會兒,孩子的父母纔出來解釋,說孩子頑皮不肯睡,讓我多理解,他們之後會注意。
然而事與願違,情況並沒有好轉。每天晚上十一二點,樓上還是會持續傳來孩子跑跳的聲音。
大人的聲音也集中在晚上,他們家總在半夜打掃衛生,而且沒有換拖鞋的習慣,我經常聽到皮鞋的鞋跟敲打地板,發出“篤篤篤”的聲音。
我又上樓溝通了幾次,但他們的態度明顯冷淡了許多。
每次我準備了一肚子話,想要好好分析分析,他們總是用幾句“好了好了”“行了知道了”就把我打發了。
從那以後,我發現自己對樓上的噪音產生了敏感反應。
腳步聲、跑跳聲、拖拉桌椅聲、物品掉落地板聲、講話聲、下水道聲、甚至是樓上關窗的聲音,我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最嚴重的時候,不管白天夜晚,我都在全神貫注地聽樓上的動靜。
我開始神經衰弱,暴躁易怒,一聽到樓上的腳步聲就不自覺地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晚上必須要等到樓上徹底沒聲音了,才能勉強入睡。
白天工作時也恍恍惚惚,無法集中精神,一想到回家又要遭受持續不斷的噪音干擾,太陽穴就“突突突”地疼。
那時,我爲了方便上班,獨自住在市區的房子裡。老婆平時帶着孩子住在鄉下,週末纔會過來小住。
對於樓上的噪音,她也覺得吵,但沒覺得有多嚴重,勸我睡覺時戴上耳塞,先不要計較。
爲了抵抗噪音,傅嶽買了大量耳塞 | 受訪者供圖
我不想和家人抱怨太多,擔心她們也像我一樣,變得對樓上的聲音過於敏感。
我找物業幫忙協調,物業也很爲難,他去樓上幫我反映過幾次後,樓上就不理他了,還罵我精神有問題,讓我去看看醫生,不要過分關注他們家。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小半年。那半年,壓抑、絕望、憤怒的情緒幾乎每天都會輪番攻擊我。
一個人的時候,我站在牀上,用拳頭奮力地砸過天花板。關節上留下了血印,疼了好久。
有天晚上,當我再一次被樓上摔東西的聲音吵醒,我從牀上一躍而起,衝進廚房拿了把菜刀,滿腦子都想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走到門口,我猶豫了,腦子裡還在迷迷糊糊地想,我是坐電梯上去,還是走樓梯上去?電梯有監控,肯定會被拍到,樓梯沒有燈,太黑了。
就那麼幾秒鐘,我清醒過來,出了一背冷汗。
那晚過後,我察覺到自己的精神狀態可能有點失控,於是決定搬回鄉下住一段時間。
換一個居住環境確實有效果。我的焦慮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也能睡個好覺了。
當然,代價也很明顯,原本單程20分鐘的通勤時間延長到了一個半小時。
我心裡清楚,住在鄉下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過了大半年,考慮到孩子馬上要讀小學,2019年春節結束,我們全家又搬回了市區。
回來後,噪音問題再次捲土重來。我想過要不要買個震樓器安裝在天花板上,樓上一吵我就打開,震懾一下他們。
但震樓器是違法的,而且使用時會影響其他鄰居,我感覺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必須換個思路。
震樓器 | 圖源網絡
我開始像偵探一樣對樓上住戶展開調查。
通過平日的觀察,再結合與物業聊天時獲取的信息,我得知這家人是從外地搬來的,之前一直住在農村的自建房,對於樓房的噪音問題可能缺乏概念。
我先是花了兩百多塊,買了兩盒兒童水彩筆,還有兩雙成人穿的靜音拖鞋,放到他們家門口。
我還寫了一封親筆信,說這些是給小孩的禮物,順便提了一下腳步聲和拖鞋的關係。
第二天,禮物被退了回來,但樓上第一次主動加了我的微信,態度也緩和了不少。過了一段時間,腳步聲明顯少了很多,我猜測是他們自己買了拖鞋換上了。
看到自己的策略起了作用,我心情大好,又制定了改善他家孩子跑跳聲的方案。
我買了各式各樣的隔音墊小樣,做了減震測試,發現最有效的是健身房常用的2公分隔音減振墊。
和上次一樣,我又掏錢買了隔音墊放到樓上門口,因爲擔心對方不收,我強調說我給自己家也鋪了,買多了所以送給你們,小孩在這個墊子上玩,摔倒了也不會受傷。
對方表示接受,不過後來沒用上,可能是覺得墊子太厚,不好打理,自行購買了一公分厚的泡沫拼接墊。
至此,我家的噪音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大人的腳步聲和孩子的跑跳聲都變少了,桌椅也貼上了防滑墊,只有在晚飯時會聽到拖拉桌椅的聲音,但我覺得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和樓上鄰居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我也在持續思考另一個問題:
爲什麼我以前對於聲音沒有這麼敏感?
不同的人對聲音的敏感度是不同的,這裡有先天的生理原因,但就我的情況而言,我認爲這種“敏感”更多源於一種心理上的煩躁。
我在小區裡住了這麼多年,從未遇到有人晚上搞裝修,對新鄰居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但裝修噪音是階段性的,所以當時我並沒有過分在意。
直到他們正式入住,每天都有生活噪音不斷地打擾我。
長期生活在噪音中,人會變得非常煩躁,對於聲音的忍耐度也降低了許多。
加上屢次溝通無果,心態失衡的情況下,我一度對樓上恨之入骨,原本對一些聲音是不關注的,那時卻越來越難以忍受。
被噪音困擾的人 | 圖源視覺中國
爲了自救,我研究了恐聲症的原理,研究了脫敏的方法,研究了建築聲學,查閱了大量醫學論文和資料。
自從跳出情緒的漩渦,開始用科學理論看待噪音問題後,我感覺自己漸漸迴歸理性了,對於聲音也不再那麼敏感。
加上樓上一家人的生活習慣確實有所改善,到了2020年前後,我所面臨的噪音困擾基本得到了解決。
2019年下半年,我在網上搜到了一個叫“樓上噪音”的貼吧,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都有和我相同的困境,這是一個很龐大的羣體。
於是,我開始寫作鄰里噪音的科普文章,把自己研究噪音過程中的收穫記錄下來,想幫助和我一樣的受害者。
最初,文章大多發佈在貼吧和微博上,後來我建了一個公衆號,取名叫“鄰里噪音聯盟”,也就是現在的“安靜之家”。
一名羣友受噪音困擾後,一個人在海邊寫的字 | 受訪者供圖
安靜之家目前有一萬多名關注者,很多都來自北上廣深。
一線城市人口密度大,流動率高,老房子多,樓板薄,更容易出現鄰里噪音的問題。而
且很多人都是傾盡全家之力買了一套房,房貸還沒還完,不可能隨隨便便搬家或者換房。
這兩年,我見過太多因爲鄰里噪音問題,生活被毀掉的例子。
有一對山西的夫妻,妻子被樓上的噪音折磨到接近抑鬱,一心只想換房。她老公也無奈,家裡哪有錢換房呢?
妻子非常無助,只能把怒火發泄在家人身上,覺得自己老公沒本事,孩子也拖累了她,天天吵着要離婚,整個人性情大變。
還有一個廣州的朋友,受樓上噪音困擾好多年。嚴重到什麼程度?
他父親腦梗去世,家裡人在房間裡辦喪事的時候,樓上還在吵架砸東西。
這個朋友用了很多方法維權,報警、上訪、走司法途徑,都沒什麼用,樓上依舊我行我素,而他的人生也全都耗在維權上面了。
一次徵集活動,許多羣友都寫下了對安靜居住環境的渴求 | 受訪者供圖
維權難的關鍵在於,我國對鄰里噪音缺少完善的法律約束。
今年六月頒佈了新噪音法,但主要增加的是對空調噪音和電梯噪音的管控,對於日常生活噪音的類型、規定、處罰,還沒有明確的條款。
每個人對噪音的感受不同,標準不同,如果沒有法律作爲基準,就會頻繁出現雞同鴨講的扯皮情況。
法律或許不能管到方方面面,但至少能起到引導作用。
日本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頒佈了《環境基本法》,對公寓、板房、廉租房等不同住房類型劃分了明確的噪音界定;
韓國的《共同住宅樓層間噪音標準規定》被稱爲史上最嚴的鄰里噪音法:
將噪音類型明確爲蹦跳或走動發生的噪音、開關門窗發出的噪音、敲擊和鋸東西發出的噪音等等,直接衝擊性噪音的標準是“日間57分貝,夜間52分貝”,1分鐘內持續噪音的標準爲“日間43分貝,夜間38分貝”,每週有3次噪音超過基準,就屬於違法範疇。
一名社區工作人員提到,處理噪音紛爭很難 | 圖源央視《新聞調查》
就現階段而言,作爲一個過來人,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如果遇到了噪音問題,首先還是要和樓上的鄰居溝通,但溝通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一開始就針鋒相對,把關係搞僵,因爲很多時候對方是無意的,他不知道會給你的生活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如果單獨溝通無效,可以讓物業、民警介入,未必有實質性的效果,但至少能讓對方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程度。 要是還不行,那就搬家,在外面租房子住。
千萬不要一味沉浸在負面情緒裡,讓自己被仇恨吞噬心智,甚至產生犯罪的念頭。
我見過一些受害者,因爲噪音問題,什麼事都不願做了,自己的人生也不想推進了,每天都想着要怎麼報復樓上。
我每次都會勸他們,別衝動,別衝動,或許現在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是緩解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一定要有意識地從憤怒和絕望的情緒中抽離出來,爲了別人毀掉自己的人生,不值得。
傅嶽在小區內免費發放桌椅防滑墊 | 受訪者供圖
有時候我覺得,解決鄰里噪音的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樓上能自己體驗一下噪音,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去年有天晚上,我在樓道碰到了樓上的鄰居,他正在抽菸,滿臉愁容。
我問他怎麼了?他告訴我,他家樓上剛生了三胎,老人也搬來照顧小孩了,而他們一家,正在爲樓上的噪音抓狂。
作者 | 燈燈,來源:十點人物誌(ID:sdrenwu)
主播 | 曉念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十點君說
十點讀書「2025聽書日曆」全新上市啦~
我們從上千本好書中,精選365本經典之書,錄成音頻,專門讀給你聽。
每天20-30分鐘,聽完一部名著精華,在書中走遍萬水千山,探索生命的旅程,也讓大腦更加睿智通透~
365本經典好書+365本溫暖金句+365幅治癒插畫 ,每天一頁,遇見更好的自己。
十點讀書聯合人民日報出版社共同出品,品質有保障!
原價138元 ,十點全年超低價僅需79元! 現在下單,再 享受拍1發7特權 , 太超值了!
每個日曆能綁定3個手機號,可以全家一起聽,既是暖心陪伴,也是漲知識的寶典~
「 2025十點讀書·聽書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