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11月外匯存底 暴增706億美元

大陸11月外匯存底較上月激增706億美元,增加規模更創下逾10年單月新高。圖/中新社

今年以來大陸外匯存底單月增減幅

大陸外匯管理局7日公佈最新數據,11月外匯存底達3兆1,718億美元,較上月激增706億美元,不僅結束連三月下降,增加規模更創下逾10年單月新高。專家解釋,由於11月全球市場股債雙升,加上美元貶值背景下,爲外匯存底資產帶來的正估值效應所致。

外管局同時公佈,截至11月末,人行黃金儲備規模達7,158萬盎司,較上月增加38萬盎司,爲連續第13個月增加。

11月外匯存底單月增加規模之所以創下2013年10月以來新高,上海證券報引述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分析,主要是11月全球主要市場股債雙升,爲外匯存底帶來正估值效應。管濤解釋,一方面是11月美元顯著貶值,另一方面是因爲美國聯準會緊縮預期緩解,市場風險偏好改善所致。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表示,11月,由於市場加大對美國明年降息的押注,美元指數下跌,非美貨幣走強,美債等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普遍上漲,這些因素推動資產估值走高。

回顧11月全球金融市場,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匯率指數下跌3%至103.5,非美貨幣總體升值。資產方面,全球債券指數上漲3.4%;標普500股指更是上漲8.9%。

管濤還說,除了外部環境的利多,11月大陸經濟數據邊際改善,人民幣匯價也快速回升,尤其是中間價與在岸價、離岸價的偏離大幅收斂,顯示市場預期有所改善,外匯市場交投恢復活躍,也爲外匯存底的穩定創造良好條件。

展望後續外匯存底變化,周茂華認爲,在歐美主要經濟體經濟、通膨與政策前景不確定性等因素下,國際金融市場波動仍將對外匯存底資產估值造成一定影響,但無礙外匯存底繼續在3兆美元之上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