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本富:解除信息孤島是互聯互通的高級通關

作者:呂本富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近期,互聯網的互聯互通成了熱門話題,尤其是長久以來困擾用戶和消費者的分享鏈接亂碼現象或將一去不復返。

今年7月,工信部有關業務部門啓動了爲期半年的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對社會關注度比較高、影響面比較廣、羣衆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進行整治。9月9日,工信部有關業務部門召開了“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會上,工信部提出有關即時通信軟件的合規標準,要求限期內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否則將依法採取處置措施。

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微信從9月17日起在一對一聊天場景中開放訪問外部鏈接,並承諾開發功能便於用戶個性化選擇訪問羣鏈接,其他幾家平臺也都在探索外鏈的開放。但各個平臺對外鏈的全面開放,尚未有明確時間表,行業內也缺少全面互聯互通的可行性方案探討。

全面徹底互聯互通已經非常緊迫和必要,也關係着互聯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平臺經濟不同於只在買方和賣方之間交易的傳統經濟模式,也並不是1+1+1=3的簡單加總。

通過用戶補貼等方式,平臺逐步將用戶大規模遷移到平臺上,再加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使得平臺從原先單純的撮合角色日益轉變爲交易過程的主導者。比如網約車平臺所運用的匹配算法,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自行決定哪個司機接哪個用戶的單。所以,平臺本身在某種意義上就自帶上了公共產品屬性,它不僅是做交易的匹配,還能夠對交易加以管理和引導,其制定的各種策略,都有可能影響公衆利益。

對於所謂的超級平臺來說,這種主導力量更爲巨大。這時,如果平臺仍然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爲其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訴求,那麼勢必會擠壓到消費者和其它生產者的利益。

超級平臺對其他平臺網址鏈接的屏蔽,就是平臺利用自身主導權讓平臺規則向自家內容(業務)傾斜的典型場景。由於屏蔽的存在,微信內羣聊、朋友圈可以傳播某些自有產品和關聯平臺的鏈接,卻打不開抖音淘寶的平臺鏈接;檢索各級政府的官方網站,瞭解關係普通用戶生活的政務信息,是百度等搜索引擎的重要功能,但微信公衆號及小程序下的各種政務信息,卻無法被大多數搜索引擎獲取。

各平臺限制彼此之間的互聯互通,可能是出於信息安全考量,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存在商業利益的博弈。這些限制不僅影響了平臺個人用戶的使用體驗,更使得頭部平臺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增加了信息獲取與自由流動的成本,還降低了互聯網上信息的整體質量。

因此,解除平臺之間對網址鏈接無正當理由的屏蔽,對於打破各大平臺形成的信息孤島,提升用戶體驗,保護用戶正當權益,促使權威信息的無障礙傳播,意義重大。

解除平臺之間的鏈接屏蔽,僅僅是走向互聯互通的重要一步,但絕非終點。平臺作爲一種組織形式,並非互聯網世界所獨有,但在網絡法視野下,它特指利用互聯網技術鏈接多方,併爲相關各方提供互動機制的中介或“第三人”。

因此,平臺中的用戶和消費者既具有在不同平臺間進行互動的迫切需求,平臺自身也存在利用互動機制上的主導權進行“自我優待”的衝動。如微信雖然已經開放一對一聊天場景的外鏈訪問,但羣聊和朋友圈場景的厚此(自有產品和關聯平臺)薄彼(抖音淘寶),以及微信公衆號及小程序內容“信息孤島”對百度等搜索引擎的開放,目前仍無推進改變的時間表。

如何從治理層面規制這種自我優待的天然衝動,滿足用戶對平臺互動的切實需求,推進平臺之間良性的互操作,從單純的解除鏈接屏蔽過渡到各大網絡平臺的互聯和有效信息的互通,降低內容生產方的供給成本,形成平臺間良性的互動效應:這是平臺經濟治理更爲長遠的考慮,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當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各個領域都面臨流量紅利獲取快速邊際遞減的現象,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局。這當然與中國互聯網產業逐漸從“增量競爭”轉爲“存量競爭”不無關係。但從創新的角度看,這種流量紅利的困局實際上也跟上游平臺的信息孤島所造成的流量成本增加、對平臺競爭對手在下游的創新動力造成嚴重遏制等問題密切關聯。

真正互聯互通後,各個平臺將告別封閉生態的模式,能夠從其他平臺獲取更多流量,出現新的增長空間。比如,互聯互通之後,抖音淘寶等app可以直接分享給微信好友,獲得社交裂變的增長紅利;微信公衆號也可以獲得來自來自字節系app以及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流量,一方面政務類公衆號增加了觸達普通民衆的渠道,另一方面大量植根於微信的內容創作者也可實現更多的流量變現。因此,打破信息孤島,開放平臺生態,降低流量成本,可以說是應對目前互聯網產業增長困局的高級通關之道。

當然,如果兩家平臺企業競爭效應很強,是否要開放怎麼去開放,需要考慮市場本身的發展規律;同時,鏈接的安全性問題也值得重視,但這些並不能構成反對平臺解封的充分理由。總的說來,工信部專項整治背後的邏輯是很清晰的,那就是要保護的是競爭秩序而非競爭者。這對互聯網平臺來說,也敲響了警鐘。各大頭部平臺或許到了思考如何重新迴歸互聯網初心,迴歸技術與內容的創新,主動打破封閉生態,重新定義信息的開放流通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