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3小時只為送3個便當!偏鄉送餐志工不喊累:讓長輩知道有人來看他

志工林秀夏提着便當,前往長輩家中,準備送午餐。 圖/簡瑞廷攝影

上午來到臺東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的廚房,廚工們將各式各樣滿滿的備料下鍋熱炒,瞬間氤氳香氣,接着打菜裝入一盒盒的便當。上午十點半,志工們依序到來,分配各個路線,準備將剛做好的便當送往偏鄉長輩的手中。

廚房廚工忙着裝便當,等待志工送餐。 圖/簡瑞廷攝影

他們騎車從機構出發,背山面海的景緻頓時映入眼簾。接近中午時分,志工林秀夏正趕送最後一份便當。她騎車進入小徑,沿途伴隨她的風景盡是一片片荒地與巍峨的山巒。

不畏路途遙遠 只爲送一頓熱飯

林秀夏不畏天氣晴雨,騎車穿越大街小巷,爲長輩送餐。 圖/簡瑞廷攝影

回到大馬路再轉入巷子,最後爬坡上到住戶人家。家狗聞到陌生氣息,狂吠不止,林秀夏露出緊張神情,倒吸了一口氣說,「不知道有沒有拴狗煉?」她亦步亦趨地靠近門口,家人出來應門,「爸爸不在家,去山上的教會了。」林秀夏交付完便當,結束上午的送餐任務。待稍事休息後,下午三點,又將再度啓程送晚餐,爲的是讓長輩有一頓熱飯可以溫飽。

像林秀夏這樣送餐服務的志工有14位,他們每週一到週六,堅守崗位,甚至風雨無阻。「只要政府沒有宣佈放颱風假,我們都使命必達。」問她颱風天出班不會害怕嗎?「會呀,風大會擔心掉落物啊!」但相較老人家沒有飯吃,會更擔心他們。林秀夏愛家更愛鄉,用行動守護在地長輩。

送餐關懷 社區的守望者

林秀夏一家家送上熱騰騰便當,也順道關懷長輩。 圖/簡瑞廷攝影

長濱鄉地廣人稀,最遠的長輩住在南溪的高山上,志工騎車隨着髮夾彎而上,來回路程就要耗費3個小時,一餐只爲送3份便當。

即便不划算,但人的需要凌駕成本之上。「你知道那一餐有多重要嗎?」伊甸宜花東區區長夏靜漪指出,長濱鄉獨居長輩與兩老相依的比例非常高,老年人口占27%,「他有時候就等這一餐耶!另外,志工可能是他今天唯一看到的人。」

在志工感恩餐會上,伊甸宜花東區區長夏靜漪再次肯定送餐志工的付出,守護臺東在地長輩。 圖/簡瑞廷攝影

長輩寂寥,缺少聊天對象,日子就像沒有對白的默劇。志工的到來,幾句問候和關懷,可以填補他內心的空虛,「至少他知道每天都有人來看他。」夏靜漪表示,送餐服務送的不只是一份餐食,志工更是社區的守望者。

志工到長輩家中,萬一沒有看到長輩出來應門,可以提早察覺是否在家昏倒?甚至可以降低「孤獨死」的憾事發生,讓長輩生活變得更安全。

林秀夏分享志工服務的點滴,她將長輩視同親人般對待。 圖/簡瑞廷攝影

林秀夏送餐就遇過獨居長輩發生意外,跌落牀邊不起的情況。即便她用孱弱的聲音呼叫,卻無人搭救。直到林秀夏送晚餐時,沒見到長輩人影,進入家中查看,赫然發現她倒臥地上,喉嚨已叫到聲音沙啞。

一問之下,林秀夏發現長輩從中午發生意外就沒有進食,又躺在地板過久,擔心她體溫過冷,趕緊拿一條毯子幫她蓋上以便保暖。長輩希望林秀夏可以扶她一把起身,但擔心長輩可能骨折,不敢將她移位,於是她緊急叫救護車,將長輩送醫診治。

當地醫療資源不足,最近的後送醫院不是送往車程半小時的成功鎮,就是1.5小時車程外的臺東市,再不然就是送往花蓮。

平時若是老人家回診、拿藥,一趟路迢迢,該怎麼辦呢?同時兼任居服員的林秀夏,往往需要陪同長輩就醫,幸好機構有提供交通接駁服務,可以解決眼下難題。

經過這次事件,林秀夏每每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聲,心頭會一驚,「不會服務的長輩出事了吧?」她將長輩視如家人,時時牽掛他們的安危。

每一次見面 成爲美好時刻

林秀夏(右)從伊甸宜花東區區長夏靜漪手中接獲「人間伊甸獎」志工最高榮譽的肯定。 圖/簡瑞廷攝影

當志工服務至今四年了,和長輩情同朋友,又像家人。原本只是抱持試試看的心情,如今卻樂此不疲。與送餐志工團隊從陌生到熟悉,「這麼多人一起合作,大家都在服務自己的家鄉。」

歲末年終之際,爲了感謝辛勞一年的送餐志工們,伊甸志工處特地舉辦感恩交流分享會和頒獎典禮,對他們的付出深表肯定。

歲末伊甸志工處舉辦志工感恩交流分享會,表達對送餐志工的敬意與付出。 圖/簡瑞廷攝影

從區長手中接下「人間伊甸獎」的志工最高榮譽,林秀夏謙虛地分享心情,直表示這份工作很輕鬆,又可以跟老人家互動。每每送完餐,一句「我明天再來看你喔!」溫暖長輩的心窩。離去前,她騎上機車,長輩不忘叮嚀她,「你騎車要小心啊!不要騎太快。」

「我關心他,他反而來關心我。」林秀夏深感,「我現在幫助人,哪一天老了變成別人來幫助我。」人際互動串起彼此的情誼,讓送餐每一次見面,成爲美好的時刻。

本文轉載自《伊甸園電子報2024.1.8 443期》,原文爲:送一個便當 敲開偏鄉長輩孤單的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