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臺政策 反介入、促融為首要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歐新社)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發表任內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涉臺議題和去年相較,新增「反對外來干涉」等敘述。學者指出,中共此舉即是將反獨力道擴大到國際層面,透過國際作爲增加國際反臺獨的力道。然而,由於反對外來干涉的操作,涉及國際輿論反應,並非完全操之在己;因而可以預判,促融將是中共未來最主要、也最具體的對臺策略。

中共二十大後的對臺政策,重點在堅持一中原則下的促統、促融、反獨、反介入等所謂的「兩促兩反」。歸納其具體舉措,在促統方面,除了將「促統」納入民族復興進程,並透過兩岸一家親、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民族主義號召,強化臺灣社會對中華民族的認同;與此同時,加強國際宣傳與作爲,限縮臺灣國際空間。

在促融方面,基於融合發展戰略,以經貿交流爲主軸,一方面以大陸內需市場、各種惠臺政策爲槓桿,磁吸臺灣企業、人才赴陸投資發展;另一方面,加強與特定臺灣產業、企業的接觸與鏈結,以穩固大陸特定產業供應鏈。

在反獨方面,中共一方面將視國際與兩岸情勢持續在軍事上進行威懾,以化解內部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並以軍演常態化、海峽中線隱形化,製造臺海緊張氛圍,建構有利大陸談判的氛圍。與此同時,在「吃飯不能砸鍋」原則下,明確對所謂的臺獨企業、藝人畫下紅線。至於反介入方面,中共將持續向國際社會釋放臺灣問題爲核心利益的訊息,並透過經貿政策的工具化,阻卻西方國家介入臺海事務。

然而,爲因應嚴峻的經濟情勢,中共短期內必定以內政爲主,專注發展,先求穩再求進。因此,在管控分歧下,尋求與美國關係的和緩並創造更多與美對話空間。

種種跡象研判,中共「兩促兩反」的對臺政策,反介入是首要任務,促融是主要手段;至於反獨或促統,孰先孰後?則可根據現實情勢進行動態調整。

也就是說,對中共來說,臺灣總統大選結果意味臺灣多數民意支持兩岸和平發展,因而中共定調近期的對臺工作有所成效。二月下旬中共對臺工作會議中,大陸政協主席王滬寧表示,對臺工作雖然「克難前行」,但在推動兩岸關係方面「取得新進展」。基於此,中共即定調:未來對臺將着重在擴大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同時透過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一言以蔽之,由中共在臺灣大選後恢復臺灣農產品輸陸、避免金門漁船事件擴大等諸多舉措可以窺知,在大陸經濟下行壓力仍大、以美國爲主的國際勢力持續打壓下,對臺以經貿爲主的融合發展最符合陸方利益。換言之,在中共不希望海峽兩岸再生事端,甚至希望兩岸能透過交流走向合作,以求共同發展、休養生息的此刻,我方除了聽其言,更應觀其行,才能務實維護甚至創造臺灣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