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發展商業航太太空之旅 單趟300萬人民幣
大陸最大固體火箭研製團隊發展商業航太太空之旅單趟300萬人民幣。圖爲力箭一號。(環球網)
大陸《環球時報》15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製的中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今年7月2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將六顆衛星送入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5噸的「力箭一號」首飛成功極具意義。
而該型火箭在快速回應、精確入軌、無依託發射等方面所取得一系列的技術突破,也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的太空應急發射能力。《環時》近日專訪此一大陸商業航太創新實力派的中國最大固體火箭研製團隊,爲中國固體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按照中科宇航的發展規畫,掌握了成熟的可重複使用技術之後,中科宇航將推出公衆可及的亞軌道太空旅遊飛行器。該飛行器將採用單級火箭和旅遊艙的組合形式,單次飛行可搭乘7名遊客,在10分鐘飛行過程中,乘客將穿越100公里的卡門線,體驗3分鐘擺脫地心引力的失重感,最後,旅遊艙將通過傘降方式安全着陸。這款太空旅遊飛行器的單級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次數將大於30次,單人單次票價約爲200萬-300萬元人民幣。
力箭一號總體副總師史曉寧受訪時表示,通常一款固體火箭型號從立項研發到實現首飛需要5-10年的時間,「力箭一號」從2019年正式啓動至2022年7月成功首飛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近日,「3年刷新中國之最的背後,是一條建立在中國成熟的航太工業基礎之上的創新思路。
《環球時報》報導,此前已邁入成功發射「門檻」的商業航太火箭多爲固體火箭。許多大陸商業航太公司在制定發展規畫時,也將發展固體火箭列爲「優先項」,而此次「力箭一號」的首飛成功,則再一次凸顯了固體火箭在中國商業航太中的「主流地位」。
史曉寧稱,商業航太鼓勵創新,現有商業固體火箭多是在成熟設計技術方案基礎上,追求箭上單機產品的創新研發。力箭一號專案團隊則反其道行之,將創新的重點聚焦於火箭的總體設計,一改「總體設計統籌各分系統,再整合單機產品」的傳統研發思路,取消了各分系統,實現了扁平化的管理。
據瞭解,在擁有目前大陸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總體優化設計的成功經驗後,下一步中科宇航將繼續拓展和豐富中國固體運載火箭的使用場景和譜系,除了將要建設力箭一號海上發射平臺之外,一款直徑達3.5米的新型固體火箭正在研製當中。史曉寧透露,這款固體火箭將對標歐洲3.4米直徑的織女星-C火箭,火箭發動機將實現140噸裝藥,能將中國的固體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提升到兩噸以上。
此外,專案團隊還計劃進一步運用集成化的思路,在力箭一號的基礎上捆綁三枚固體推進器,研發中國首款全固體捆綁運載火箭,進一步在現有的型號基礎之上提升運力,該型火箭未來還有望成爲中國太空站貨運太空船的運載工具。
從商業航太發展趨勢看,可重複使用技術是發展太空旅行必須突破的核心技術,這種前沿技術也是中科宇航研發團隊下一步突破的重點。
史曉寧認爲,對於可重複使用技術的掌握,需要重點攻關回收技術的演算法,包括髮動機的變推力能力和多次啓動能力都需要驗證。
欣喜的是今年5月,由中科宇航自主研發的「玄鳶一號」20噸級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圓滿完成長程試車考覈。該型發動機具備60%到100%的推力調節能力和三次起動能力,未來可作爲中科宇航液體火箭、亞軌道飛行器等運載器的主動力,滿足可重複使用的需求。爲實現可重複使用技術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