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新能源政策紅利產業 撐起中國新氣候

受官方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房地產相關企業融資較緊張。2021年以來房地產企業違約和破產的情況增加,其中以行業龍頭恆大集團最受到關注,由於恆大同時觸及官方三條紅線規範,依據規定將不得增加有息負債,過去以債養債的經營模式失效,恆大違約風險升溫導致股、債價格雙挫,部分投資人更擔憂恆大風暴將對金融體系造成衝擊,打壓近期市場風險偏好情緒,短線陸股波動加大。

大陸限電、限產政策持續發酵,近期各省陸續發佈限電限產通知,如化工、有色金屬等高耗能企業都紛紛列入重點能耗雙控計劃之中,而實施此波大規模限電措施主要原因可歸納爲電力供給不足與政府減碳政策兩因素導致。

電力供給方面,2021年以來煤炭價格上漲導致發電成本大幅提高,而電價又受政府管束而難以漲價,導致發電意願降低,同時需求端工業、居民用電增長,加劇電力緊缺問題。

在碳中和長期目標下,官方已於年初兩會訂定年度降低能源消耗的總量目標,而發改委於8月公佈「能耗雙控完成情況晴雨表」,結果顯示部分省分未能達標,在鄰近季末結算時間點情況下,促使地方政府拉閘限電減產,以達成其節能目標。

大陸官方爲了展現減碳決心,習近平提出大陸將爭取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將「碳中和」訂爲十四五規劃的要角。除了降低燃煤及石化發電、提升風電與太陽能的佔比之外,更倚重投資新能源產業如電動車、動力電池。當前大陸交通運輸佔碳排總量約10%,其中又以陸路交通佔83.4%爲主要來源;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乘用車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也因此汽車業的低碳轉型便成爲大陸向碳中和邁進的重點發展目標。

十四五規劃中,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顯現大陸對於新能源車的野心。內容包含2025年新能源車佔新車銷售總量的20%(2020年僅約5.4%),2035年新銷售車輛中以純電車爲主流,且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

即便全球車市受到晶片缺貨頻傳而有車輛減產的疑慮,不過大陸新能源車卻逆勢增長。在傳統被視爲淡季的8月份產銷量分別爲30.9、32.1萬輛,年增率雙雙來到180%以上,優於市場預期,其中不僅造車新勢力繳出亮眼的交車數據,比亞迪更於8月份新能源車企銷量排名中居冠。

在限電、雙控政策對於電動車產業影響性之方面,由於電池成本佔整車的三成以上,電池原物料的價格波動不容小覷,投資人因此對新能源車供應鏈前景有所擔憂如原物料上漲使生產成本上升,產能受限造成延後供貨等。

不過動力電池發展目標同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一環,碳中和目標將使政府繼續支持企業突破動力電池技術並提升產能,加上電池供應鏈企業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天賜材料等龍頭企業,其風險抵禦能力優於中小型企業,因此對於長線享有政策紅利的產業龍頭,可望成爲帶領大陸繼續寫下另一頁經濟大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