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公佈最新考古成果 距今5800年至3800年劃爲「古國時代」

▲鄭州大師姑遺址是該探源工程中,第一階段重點發掘和研究的中心遺址。(圖/維基百科)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大陸今(9)早發佈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研究顯示,大約從距今約5800年開始,中華大地上各個區域相繼出現較爲明顯的社會分化,進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羣今日發佈相關成果。項目研究認爲,大約從距今約5800年開始,中華大地上各個區域相繼出現較爲明顯的社會分化,進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

研究指出,可將從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劃分爲古國時代,與探源工程第四階段相比,對古國時代的認識更加深化。

研究顯示,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爲距今5800-5200年前後,以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爲代表;古國時代第二階段,爲距今5200-4300年前後,社會分化進一步凸顯,社會資源的調動能力加強;古國時代第三階段,爲距今4300-3800年前後,形成了一個以中原爲中心的歷史趨勢,奠定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基礎。

據悉,「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全稱是「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是一項由大陸國家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2004年夏季正式啓動。

該項目在全國範圍內衆多古文化遺址中,選定了河南鄭州大師姑遺址、河南靈寶西坡遺址、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河南新密新砦遺址、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及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等中原地區6座規模大、等級高的城邑爲第一階段重點發掘和研究的中心性遺址。

研究期間,還通過對浙江良渚遺址、陝西石峁遺址、湖北石家河遺址等都邑性遺址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遺址實施重點發掘,並對這些遺址周邊的聚落羣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

▼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