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家衛健委:元旦春節即將來臨 疫情傳播風險加大

大陸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取自央視新聞

今天(11日)下午,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近期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有關情況。

會上,大陸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介紹,如何高效處置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以最小社會成本獲得最大防控成效,這是中國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歷程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現階段,中國立足抓小、抓早、抓基礎,提升疫情防控和早發現的能力,發生疫情後,充分利用疫情發現之初的黃金24小時處置時間,在原來充分發揮檢測隊伍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流調和監督隊伍的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沒有擴散之前,或者感染者還不具備傳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爭用一個潛伏期左右時間控制住疫情的社區傳播,這是「動態清零」的總方針體現,是中國控制疫情的「法寶」。

吳良有表示,中國始終堅持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爲一切防控舉措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近兩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國密切跟蹤國內外疫情形勢變化,及時開展分析研判和風險評估,以循證爲基礎,以風險爲導向,根據對新冠肺炎病毒認識的不斷深入、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和防控工作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防控策略,總體策略從早期武漢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調整到目前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吳良有說,一些國家執行不清零政策,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疫情出現反覆,對羣衆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的衝擊仍然嚴重。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不斷變異,境外疫情輸入中國的風險持續存在。流調溯源結果顯示,武漢疫情後的四十多起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輸入造成的,中國需要在「外防輸入」上下更大功夫,加強口岸城市的源頭管控,加強入境人員、進口冷鏈食品物品等風險防範,落實高風險崗位人員防控措施,織密扎牢外防輸入防線。

吳良有表示,元旦春節即將來臨,疫情傳播風險加大,需要在「科學精準」上下更大功夫,做到「四個結合」,即指揮系統平急結合、行政與業務相結合、專兼結合、羣衆工作與衛生工作相結合,疫情發現一起就徹底撲滅一起,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努力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確保羣衆度過一個健康平安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