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禁臺灣鳳梨 胡忠一:其他水果沒有遇到問題

農糧署長鬍忠一16日直言,陸禁臺灣鳳梨顯示,不是自由市場,至於其他水果,目前還沒遇到問題

胡忠一16日是在「產銷調節措施」的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做了上述表示,針對產銷調節措施胡忠一攤開數據強調,是花少少的錢,達到更高的效益,是爲保障農民不得不的措施。

外界批評濫用產銷調節經費,胡忠一以文旦爲例,2019年以不到1億元的預算進行產銷調節,讓市場維持好的價格,不致崩跌,進而創造了71億元的收益

他說,農產品不像工業產品可以規格化,一旦遇到極端氣候時,必會產生農損,因此產銷調節是必須、也是不得不的措施,是爲了顧及農民的權益

胡忠一攤開2016年至2020年的預算指出,2016年遇到霸王級的颱風,導致農產品欠收,市場量不足下,不需要進行產銷調節,當年度預算支出只有1千多萬元,同樣的2018年也因連着下了好幾天的長雨,農產品量不足,預算同樣沒有用足。

但是,胡忠一說,2019年及2020年分別因爲風調雨順及疫情,造成農產品盛產以及外銷量縮,導致市場量供過於求,預算支出也因此分別增加了5億及2.9億元多元。

胡忠一指出,農產品不是工業產品,是沒有辦法規格化,因此總是會有次級品的出現,當盛產時,爲了避免量多價跌,影響農民收益,因此針對有產銷失衡之虞的農產品,會優先辦理外銷、行銷加工等產銷調節措施。

以加工爲例,胡忠一指出,2019年水果加工整個投入的經費約5923萬元,但產銷調節加工轉作果汁果乾、果餡等,總共用了超過4千噸的水果,並創造3.4億元的產值。是花少少的錢,「創造5.8倍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