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迴流 兩岸航班改採放大機型

南航在2016年3月之前曾經以波音777執飛兩岸航線,後因陸客來臺限縮換較小機型,今年7月起,臺北-廣州航線將由波音777-300ER執飛,每天一班,總座位數360座;臺北-上海航線將由空中巴士A330取代現行A321,每天一班,總座位數282座,增88座。去年7月,南航首度使用波音最新787夢想客機執飛臺北-烏魯木齊航線,今年夏秋季提前於5月再度使用波音787復飛臺北-烏魯木齊航線。

東方航空旗下的上海航空6月8日起將以285座的波音787-9機型執飛臺北松山-上海浦東航線,每週1、2、4、6共4個航班均由該機型執飛,較原A321機型多了約100座。目前東航、上航每週提供33班往返於臺北與上海的服務。

華航原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用大型機飛,商務航線則都以雙走到客機飛行,今年臺北-無錫航線也放大機型,原158座的737-800改以310座的A330客機飛行。

縣市長選舉後,陸方原本限縮的團客來臺措施陸續鬆綁,送籤都可取得許可,陸籍航空今年開始復飛與新開兩岸航線已逐一推出,目前已知共有八條線。我方業者也有復飛與增班措施,新增航線以臺中、高雄、花蓮國民黨執政航點居多。

4月兩岸航線每週共飛626班,高於去年同期612班、2017年同期的584班,國民黨執政時期最多飛到680班,上週則已達到63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