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鋰電巨頭砸71億人民幣 建世界級鹽湖基地

全球鋰資源分佈儲量佔比

受到全球電動車產業高速發展,加上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影響下,大陸政府致力確保電動車原料供應,並鼓勵企業參與投資。A股上市的中國最大鉀肥生產商、鹽湖提鋰龍頭鹽湖股份宣佈,將豪擲人民幣(下同)71億元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擴大鋰產業鏈佈局,金額相當於公司今年首季營收總額。

澎湃新聞報導,鹽湖股份日前表示,爲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擬投資新建每年4萬噸的基礎鋰鹽一體化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0.82億元。該項目擬定爲新建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年產2萬噸氯化鋰,地點位於青海察爾汗鉀鋰工業園區內,建設時間爲24個月。

根據鹽湖股份財報數據,2022年第一季營收爲76.17億元,年增152.5%;歸屬母公司淨利爲34.97億元,年增340.91%。這意味着,上述投資相當於花光了鹽湖股份首季度的營收。

報導稱,作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大陸的產銷量持續創新高,並帶動關鍵零組件的動力電池需求呈現爆發式成長,讓鋰鹽逐漸從供需平衡轉變爲供應緊張的狀態,僅2021年碳酸鋰進口年增即達61.69%,出口年增僅4.71%,預料鋰鹽的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因此鹽湖股份這次大手筆的投資,也是着眼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

業內專家指出,中國大陸作爲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佔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約44%份額,但鋰資源儲量卻僅佔世界儲量的6%。儘管中國大陸鋰資源並不稀缺,但卻是全球唯一從國外進口鋰輝石和滷水生產鋰產品的國家,主因在於資源開發不足導致原料對外依賴度甚高。2021年,中國鋰原料對外依賴度達到66.7%。

爲了解決鋰原料「卡脖子」的難題,青海省政府與工信部在2021年底聯合推動「青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行動方案(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鹽湖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基本建成,鹽湖股份正是扮演着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