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貿易調查 學者:影響選舉 凸顯繁榮與貧窮抉擇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認爲,當初簽訂ECFA屬於大陸高層的政治考量,後來也成爲習近平對臺經濟社會融合的旗艦型政策,若有轉變也將是政治決定。(中新社)

大陸商務部9日宣佈,對臺的貿易壁壘調查延長3個月至明年1月12日,日期正好在臺灣總統大選投票前一天。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稱,這時間點是由大陸商務部自行決定,應與臺灣選舉沒有關係,也是從4月宣佈時就已先表示有可能延長到明年1月12日;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則指出,此舉毫無疑問與臺灣大選有關。他表示,中共對臺介選是常態,這次嘗試推出此議題,屆時再視民調狀況進行操作,也展現對臺的所謂主導權和主動權。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分析,過去一年多,大陸對臺主要採「和平與戰爭」這條軸線,凸顯若兩岸關係不佳或臺灣往「獨」發展,就會引發戰爭。近幾個月,則新增另外一條軸線:「繁榮與貧窮」,福建對臺示範區21條、對臺貿易壁壘調查及研究中止ECFA關稅優惠都屬此軸線的「組合拳」。在這次總統大選,北京將持續並舉這兩條軸線。

王信賢認爲,當初簽訂ECFA屬於大陸高層的政治考量,後來也成爲習近平對臺經濟社會融合的旗艦型政策,若有轉變也將是政治決定。他評估,對北京而言,ECFA可放也可收,但不可能完全中止,否則就表示出對經濟社會融合政策道路的失望。不過,大陸可能從早收清單中的石化、紡織、機械等產業下手。

包承柯認爲,大陸往常年初的季度性經濟貿易數據公佈,大約落在1月10日至11日,選在12日截止的原因或許在此,能借由最新貿易數據得到階段性評估。

包承柯說,就兩岸經貿關係角度來看,確實存在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他認爲未來ECFA協定內容可能會出現部分調整。畢竟當初推動時,是考慮到兩岸互惠互利給出的安排,但從2016年民進黨上臺之後,這樣的互惠互利卻沒有辦法推進。

包承柯也說,臺灣最近擬對一些幫助華爲發展高階晶片的臺商業者做出調查和管制措施,他認爲,臺灣跟隨美國進行打壓,是對兩岸經貿發展的負面訊息,也有違ECFA精神與兩岸經貿合作交流的良好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