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美日德俄印展望2022 看好對陸經濟關係

陸媒:美日德俄印展望2022看好對陸經濟關係慮變局 。圖爲2021年11月16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視訊會晤。(新華社)

大陸《環球時報》31日報導,今年全球經濟復甦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中顛簸前行。供應鏈瓶頸、通貨膨脹、地緣政治緊張等難題,將繼續影響2022年主要經濟體。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印度五大經濟體明年經濟形勢普遍看好,和中國經濟往來會進一步增強,中國市場依然對企業傢俱有足夠吸引力,但必須考慮很多變局。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戰略預測公司高級副總裁貝克近日表示,2022年,美國在半導體、通信和資訊技術等關鍵領域,將繼續走對中國越來越強硬的路線。但英國《金融時報》30日評論稱,金融市場、貿易、投資和政府監管已成爲中美經濟外交的主要內容。中美市場依然對企業傢俱有足夠吸引力,但企業家必須考慮很多變局。

日本貿易會近日公佈的預測結果顯示,儘管日本明年進口可能會受到資源價格影響,但在出口方面,由於中國等國經濟復甦的關係,日本以汽車爲主的運輸設備和半導體等電氣設備的出口都會增多。日本貿易會認爲,2022年日中兩國貿易往來會進一步增強。

《環球時報》報導,一日本實業家表示,日本推動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是不現實的。在疫情期間,該實業家也曾嘗試把工廠製造的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越南,但是越南的工廠說,「我們的原材料都來自中國,原材料不進口我們無法制造。」長達兩年的疫情,反而讓部分日本企業認清了沒有從中國轉移的必要性,他們正致力於企業供應鏈在中國國內的合理化、穩固化。

德國《經濟週刊》表示,今年中國有望連續第6年保持德國最大交易夥伴的地位。明年,德國和中國的貿易仍將加強。中國目前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尤其是對德國汽車製造商而言,來自中國的訂單緩解了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危機。目前,包括大衆、寶馬和戴姆勒等在內的德國汽車,每10輛就有3到4輛賣往中國。德國機械、電子技術、化學產品等也依賴中國市場。德國工業聯合會等商業組織要求政府給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更公平的競爭條件,要求歐盟儘早通過中歐投資協定。

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成爲俄羅斯經濟今年的亮點之一。今年前11個月,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增長31%,達到1230億美元,已經超過疫情前2019年全年水準。俄羅斯媒體分析稱,俄中貿易額在3年內翻一番的計劃看起來非常現實,並列出天然氣、核電、旅遊爲三大增長潛力巨大的部門。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國際商務和海關事務高級講師奧列格·伊萬諾夫認爲,明年兩國貿易額將在今年基礎上再增長12%—18%。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導,在抵制中國貨背景下,印度和中國貿易今年仍達到一個里程碑,雙邊貿易額已突破1000億美元。分析稱,印度一直希望減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但要使雙邊貿易更加平衡,不能通過限制中國對印度的出口來實現,這隻會損害印度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