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發展限制多 和碩董座童子賢曝終極解方
根據《財訊》報導,全球正迎向綠能轉型的浪頭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爲,若不能將核能列爲綠能,綠能永遠只是輔助角色,ESG的目標也都將淪爲口號。(圖/財訊提供)
《財訊》報導指出,50年前,全球爆發第1次石油危機,石油飆漲衝擊全球經濟。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爲,石油雖仍是最重要的能源,但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未來能源領域若能創造新財富,一定是新能源新科技。惟面對全球綠能發展,他抱着「7分期望帶3分悲觀」的態度,坦言挑戰非常大,目前只能期待覈能上的技術突破,才能真正做到「大量、廉價、穩定」的電力供應,而且不會排碳。
童子賢提醒,他對《財訊》表示,近兩年矽谷新創事業中最吸金的項目之一,就是包含核融合研究的新創公司,這是一場能源科技中的尋寶過程,上看4兆美元的發電產業,若是核融合技術成功就成爲人類文明的終極聖盃,而且「得聖盃者得天下」。他建議臺灣應與全球一致,重新探討核能發電的可行性,「除非核能也被視爲綠能,否則綠能前途將蒙上陰影。」以下爲專訪紀要:
趨勢 新能源新科技才能創造財富
問:1973年全球發生第1次石油危機,至今已50年,如何看待石油在能源市場的影響性?
答:我認爲當前不會有石油危機,雖然2022年5月因爲俄烏戰爭使得石油漲價到每桶120美元,但曇花一現隨即跌回每桶80美元。回顧1973年第1次、1990年代第3次石油危機之間,是石油的黃金年代,那時石油從1桶3美元漲到50美元,使得產油國成暴發戶。相較起來,後面30年物價都持續上漲,但是石油卻漲得不多;21世紀油價算是低迷,產油國家財富都相對縮水。
20世紀石油危機年代,石油佔比曾達到全球GDP的10%以上,油價暴漲造成很多國家經濟衰退。但目前全球1天消費9300萬桶石油,以WTI西德州原油價格1桶80美元換算,1年的石油產值約在2.8兆美元,佔聯合國統計全球的GDP 88兆美元佔比不過3.2%左右,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我認爲真正的因素是,近30年來全球財富有了新的模式,這是一種典範轉移。高科技的微軟、谷歌、蘋果、特斯拉、亞馬遜、阿里巴巴、抖音,這些科技公司獲利豐厚,但是都與石油及其副產品沒有直接關係。未來能源領域若能創造新財富,一定是新能源新科技,而不是靠原始挖礦挖石油的方式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