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畢業求職記(一)
陸生來臺已第四年,今年臺灣將有大批陸生畢業。在不久以後,必能看到一批陸生在大陸的求職甄纔會上奔波。作爲過來人,我深知陸生的處境,也知道求職的不易,因此希望借自己的經歷與各位陸生分享,並能拋磚引玉。由於經歷和能力所限,本人的經驗偏頗之處,僅供各位參考。
求職的第一步,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個性,明白自己是哪一種類型的人、適合從事何種工作,據此逐條列出自己的心理底線,比如能否接受高強度、應酬頻繁或起薪較低的工作等。根據這些底線,我們可以將行業分爲A、B、C三類,A類爲最想去的行業,C類爲保底行業,B類則介於兩者之間,從而確定未來需要投遞的崗位。這個步驟的難度因人而異,必要時也可以尋求學校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乃至心理輔導中心的幫助,他們可以協助在校學生更快地認識到自己,從而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避免上班如上墳
事實上,「認識自己」是整個求職階段最爲重要也最經常被人忽視的一步。根據一名獵頭公司員工的反饋,那些對自己工作不滿意的員工,往往就是因爲在求職期間沒有做好第一步。如果沒有徹底摸清楚自己的底細就貿然加入求職大軍,或者爲了迎合求職要求而刻意將自己「僞裝」成另一個人,那麼往往會被經驗豐富的面試官識破。即使我們能夠逃脫面試官的「法眼」,但若從事了一份與自己個性格格不入的工作,必會經歷「上班如上墳」的痛苦。
其次,我們還需要了解大陸的行業資訊。蒐集這些信息一方面要依賴於大陸的「應屆生論壇」,另一方面則可依託業內人士的意見,並且後者的信息來源更爲可靠。在這方面,憑藉本科期間積累的校友資源,在讀的研究生會有明顯的優勢。而大學部的同學則可以依託親友人脈、校園宣講會等渠道提前瞭解行業信息。
黃金無足色,而各行各業也非完美無缺,比如一線城市的金融行業以及互聯網行業的薪酬水平仍然領跑於其他行業,但其工作也面臨着較大的工作壓力;公務員雖仍是鐵飯碗,但在政府出臺「八項規定」後其福利大幅度縮水;而會計師事務所自金融危機後其起薪不再具備競爭優勢,故而走下神壇。大多數情況下,我的朋友們都會埋怨自己的工作,而羨慕他人的工作。而作爲旁觀者,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感同身受」,而是冷靜地及時提取有用的信息。
此外,地區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對於政府部門以及事業單位這種難以跳槽的行業更是如此。事實上,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薪酬水平、房價、交通便利程度以及教育和醫療環境都有着很大的差異,對於工作地點的選擇,實質上是對於未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選擇。
我有一位同學畢業後入職了珠海的一間銀行,但由於長期受到加班的困擾,她後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一個三線城市)工作,雖有不少親友爲她感到惋惜,但她在回去後生活質量反而變得更高。而值得注意的是,「買房」普遍是我們這一代人較爲頭痛的問題,我曾問過幾位在公職機關任職的同學,他們都在爲「首期付款」而頭疼。因此,提前瞭解各個城市居民住宅的行情,選擇一個房價/收入比適中的城市,無疑也能夠減輕自己未來的負擔。
畢業前趕緊下功夫
這些事前準備功夫是求職的開始,也是重中之重。在大學部時,我並沒有準確的職業定位,就草草梳理經歷、準備面試問題。而在研究生期間,隨着獲取的職場信息越來越多,我的職業規畫不斷地修正,而那些先前準備的材料又不得不重新修改。
每位求職者在面試時都會拿着或多或少的證書。但是,證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裝點門面」,還在於讓面試官從中看到我們的職業目標。因此,儘早制定職業規畫,獲取相關證書,無疑能夠如虎添翼。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四級英語測試是大陸求職的「標準配置」。大學部的同學如果沒有機會參加這項考試,可以在求職時出示雅思或託福成績。對於金融行業的同學,CPA證書的持有者無論在求職中,還是職場上都能展現出極強的競爭力,而各項從業資格證以及CFA資格證書則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臺灣經驗可分享
同時,還要準備一些面試的常規問題,包括自我介紹、求職動機以及爲什麼選擇臺灣讀研等。有些面試官還會讓我對比臺灣以及大陸的學校有何不同。在這方面,大陸的「應屆生論壇」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有求職意向的同學可以在假期認真翻閱。
事實上,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要答好並不易。通常而言,面試官希望聘用的是最合適的人,而非最優秀的人。因此,我會先向業內人士「打聽」清楚目標企業,瞭解其招聘職位的能力以及素質要求,並在回答問題時將自己的經歷和個性與此結合起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