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24小時轉彎4次!從「開人道小門」到「沒選臺灣自己承擔」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下午宣佈,撤回陸委會11日「開放陸配子女來臺」的相關政策陸配子女滯留中港澳者,若不具我國國籍,都不同意入境,「防疫國人優先,陸配的孩子出生時可以選擇國籍,如果當初沒有選擇臺灣, 那現在就應該自己做安排、自己做承擔。」

第一次轉彎

陸委會11日下午2時宣佈,持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之國人或陸配的中國大陸子女,基於家庭團聚及人道考量,准予入境,入境後須居家檢疫14天。但政策一經宣佈,隨即引來強烈反彈。

▼陳時中(左)、陳明通(右)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圖/記者林敬旻攝)

第二次轉彎

爲了滅火,陸委會主委陳明通11日晚間緊急在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上以「小明故事」說明,強調陸配子女「小明」一直在臺生活,只是過年去大陸看外公外婆,就被政策限制難以返臺。此外,陸委會也爲政策增加了兩個要件規定只有未成年,且在大陸親人能力照顧的陸配子女可提出專案申請。

第三次轉彎

可惜「小明的故事」並未平息民怨,晚間的政論節目上,名嘴依然罵聲連連,陸委會於是又再深夜增加一個要件,除了須爲「未成年」「在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之外,還得要「父母皆在臺灣」方可提出專案申請,且准予回臺後須居家檢疫14天。

▼「開放陸配子女回臺」政策被罵翻,小明短期內很難回家。(圖/記者蔡紹堅攝)

不過,即使加了三個要件,大批網友仍不斷在陸委會的官方臉書留言批評、按「怒」,認爲不論加上多少要件,只要「開放陸配子女入境」,就等同於大開「防疫漏洞」,甚至有許多人直言,這些孩子當初國籍未選擇中華民國,現在就應該與其它外籍人士同等看待。

第四次轉彎

最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下午1時表示,經過與陸委會商議,決定撤回陸委會11日「開放陸配子女來臺」的相關政策,陸配子女滯留中港澳者,若不具我國國籍,都不同意入境。

「開放陸配子女來臺」的政策,也在這不到24小時經歷4次修改,從最初「開人道的小門」,到加上各項嚴格的要件,最後髮夾彎緊急撤回,變成「當初國籍沒選臺灣,現在應該自己承擔」。

▼陸委會貼文被按「怒」,留言也飆破2000則。(圖/翻攝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