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央視連線IMF總裁:預測中國強勢復甦扮演的角色

大陸央視新聞《新聞1+1》連線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共同關注2021經濟發展。(摘自央視)

大陸央視新聞30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強勢復甦,GDP增速將達到8.1%。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接受央視《新聞1+1》連線採訪時表示,IMF對此預測主要有三個原因:中國有效遏制疫情傳播政府公共投資巨大、央行提供了流動性。不過,疫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政府還需要繼續提供政策支持,確保強勁增長。

除了預測中國,IMF《世界經濟展望》也預測了2021全球經濟增長5.5%,但仍存在不確定性

格奧爾基耶娃認爲,2021年的經濟預測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疫苗供給情況強有力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支持。財政措施總額達到14兆美元,爲世界經濟提供助力;通過採取一些減少疫情風險的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讓疫情之中還能夠保持經濟運轉

她說,但要強調2021年確實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爲出現了變異病毒,還在積極研製相關疫苗與病毒爭分奪秒。同時各國的經濟復甦並不均衡,有150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無法在2021年恢復疫情前水準,有110個國家的經濟甚至無法在2022年恢復疫情前水準。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疫情確實會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後遺症: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加劇。有一些行業例如數位經濟、高科技和不需要人員接觸的製造業正在迅速恢復,甚至比疫情前發展更好。但有些行業受到重大沖擊,例如需要人員接觸的行業。低技能勞動者婦女和初入職場年輕人也受到很大負面影響

格奧爾基耶娃稱,正視疫情帶來的失業問題,IMF提出三種解決方案,一是提供失業救濟,幫助人們在疫情結束之前暫時過渡;二是提供新技能培訓機會,讓更多人能夠在蓬勃發展的行業就業;三是進一步投資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方面的行業,往往也能提供很多就業機會

對於中國在未來全球經濟發展中將起到什麼作用。格奧爾基耶娃強調,通過開放外國對華投資,中國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目前中國的金融行業也在逐漸開放,她堅信這將對中國有利。在制訂經濟進一步開放的關鍵政策方面,IMF非常樂意爲中國的決策者提供支持。中國有很大的進口需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他國家通過向中國出口促進了自身增長,中國也在其他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格奧爾基耶娃說,隨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系統的進一步開放,人民幣已變得更加國際化。中國將繼續採取這種開放的態度,同時人民幣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人民幣要成爲完全可兌換貨幣,中國需要完全開放資本帳戶,這是中國自己選擇並將繼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