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工代賑 助20萬人就業

所謂的以工代賑,指的是受賑濟者參與國家投資建設的工程並獲得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撥款救濟的扶持政策。

中國經濟網12日報導,發改委官網指出,爲及早帶動收入困難羣衆就業增收,今年以來已聯合財政部分批下達2023年以工代賑中央專項投資73億元,佔年度擬下達投資規模的90%以上,支援中西部20餘個省份、開展2千多個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此外,發改委還將以工代賑勞務報酬佔中央資金比例全面提高至30%以上,並依照不同的項目,開展勞動技能培訓、開發公益性職缺、資產折股量化分紅等新賑濟模式,扶持更多困難羣衆尤其是農村脫貧人口、返鄉農民工等民衆務工就業。專案實施後,預計發放勞務報酬20多億元,吸納帶動20多萬困難羣衆參與工程項目建設,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

報導稱,疫後復甦乏力,拖累大陸失業率居高不下。大陸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大陸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2%,雖較3月略低,但外界更加關注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續攀升至20.4%,創下有紀錄以來新高,嚴重的失業問題也埋下社會穩定的隱憂。

根據大陸官方年初設下的目標,2023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爲達到穩就業目的,除了發改委推出的以工代賑政策,官方也針對年輕人推出百萬就業計劃。大陸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門在5月中旬聯合公佈「推進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的通知」,正是爲了提高大專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