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購屋」應鬆綁? 反對票8成因擔心炒房

▲反對陸資購屋意見中,約8成擔心陸資炒房。(圖/記者謝婷婷攝)

記者陳韋帆臺北報導

對於韓國瑜對於開放陸資購屋一說,屋比趨勢研究中心民調發現,6成民衆堅決反對,但相較2年前做過的相同民調7成反對,已有反對民衆已下滑一成。屋比分析,顯見民衆對於「開放陸資買房一事已有鬆動態度。此外,反對意見中,約8成擔心「陸資炒房」;贊成票中「有條件贊成」有5成5認爲「開放纔能有效控管陸資購屋」。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杰鳴認爲,應適度鬆綁讓「拚經濟」與「有效控管」取得平衡點

陳杰鳴表示,目前針對陸資來臺買房,雖有明確法令可依循,但確實有把關過度嚴格的狀態,不僅事前審查、事後控管也相當嚴格。購買前要求大陸買方要檢附大陸常住人口登記卡,藉以審查是否有黨政軍身分,另外,在陸資取得不動產後,也需要受到定期查覈,若有違反自住使用的規定,將會立刻廢止許可限期移轉

陸資要在臺灣買不動產,檯面上的限制相當多,而且,往往還要經過「至少半年」的審查期,期間屋主因契約簽定也不得轉賣,買賣過程「超麻煩」,大大降低買賣雙方交易意願,造成許多交易案都因此胎死腹中。

目前陸資來臺購屋除了有「543條款」即3年內不得移轉、居留時間在4個月內、貸款不得超過5成的規定外,甚至還有一年400戶的總量上限與取得同一棟或同一社區建物,以總戶數10%爲限等現制,其實相當嚴格。

若以一年全臺買賣移轉量約30萬戶來說,陸資買滿400戶,也只佔交易量的0.001%,其實影響不如市場預期嚴重。而且,過去幾年因政府程序上嚴格防堵,反造成檯面下不少陸資透過設立第三地公司,換個身分成爲外資繞道來臺;或是透過跟臺商借名登記取得臺灣房地產的現實

陳杰鳴認爲,過度防堵反而造成「暗着來」的人無法控管,因此,在這次「贊成有條件開放」的民衆比重較過去明顯攀升下,政府不妨正式這問題,進行適度放鬆,將審覈程序加快,在拼經濟與有效控管下取得一個平衡點。

韓總喊「陸資購屋」可行? 民調顯示6成民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