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宣佈震撼好消息 超有可看性青澀嫩照曝光

羅大佑將回高雄展開一系列計劃。(大右音樂提供)

羅大佑(右一)就讀雄中高三時的模樣。(大右音樂提供)

羅大佑的音樂起源,來自愛河流經的鹽埕區。(大右音樂提供)

羅大佑曾在高雄定居十年,與高雄情感深厚。(大右音樂提供)

「音樂教父」羅大佑5/26無預警發行新歌〈月夜愁2023〉,是全新專輯《愛・河・人間》第1首曝光的前導曲,今年全世界開始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速率逐步解封,這場疫情令羅大佑生平第1次對發表創作這件事,有了急迫感,他表示:「對出版專輯唱片,我一向就沒有急過,能拖就拖。但是這次不行,比如龐貝古城在火山爆發即將被掩埋的那一個剎那,你好歹也要找一個好一點的姿勢,擺一下 Pose,留點『可看性』給後代吧!」

他重新思考音樂力量的原點,及回到療愈人心的本質,在8月發行的最新概念專輯《愛・河・人間》中,將集結2020-2023期間,能表述他現階段個人生命歷程的全新作品與改編歌曲,羅大佑:「這3年生命經驗的重要時刻,需要被記錄下來。」他也計劃從7月開始回到少年時期起至少居住十年的高雄,展開《回到愛河前——光陰的沙龍》一系列講座及在地活動。

〈月夜愁2023〉改編自1933年發表,由鄧雨賢重編平埔族傳統歌謠、周添旺作詞的〈月夜愁〉,描繪失戀者的心情,詞簡情深,傳神動人。這首傳唱90年的臺語歌謠,曾多次被改編重唱,羅大佑在臺語抒情曲中嵌入民謠搖滾的新編段落,歌曲氛圍進而延伸出現代場景,爲原曲人事已非的遺憾補上了「後續」的想像空間:一是「早早死心」的勸世安慰說,二是「月在情還在」的浪漫學,就算再也見不到彼此,每當望見月亮升起,憶起那份美麗約定與感情,心中的回憶和當時的明月從未褪色改變,情純意重,簡單而深摯迷人。

在疫情的三年間,羅大佑重新梳理自己的過去,想起了1968年寒假轉學到高雄,從13歲到24歲間,在高雄生活的種種足跡,他在高雄考高中聯考、大學聯考、機車駕照、汽車駕照,在高雄第一次穿西裝參與了哥哥的婚禮,在高雄擁有的第一把吉他。愛河流經的鹽埕區,正是羅大佑音樂的起源,從少年到青年最珍貴的這段時光,從第一把琴到組成自己的樂隊,父親因自己興趣也培養家裡每個孩子的音樂環境,種種精華的經歷,造就現在的羅大佑。

2023年夏天,羅大佑將回到高雄,進行爲期兩個月的Long stay生活,深入人羣碰觸真實的情感交流,與記憶的共鳴,以貼近本地生活圈爲初衷,一步一腳印累積實質號召力,人們或許會思想起,屬於自己的回憶,而不只是一首羅大佑的歌。羅大佑《回到愛河前——光陰的沙龍》系列活動,將公佈在官方活動網站,網站預計6月中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