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學大醫吳以嶺——中醫絡病學科創立者和學科帶頭人

近日,“中醫脈絡學說構建推動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入選新時代中醫藥標誌性科技成果(2012—2022),名列第一大類別“中醫藥新學說新學科形成”的首位。

絡病證治、脈絡學說、氣絡學說構成了絡病理論體系的三大理論框架。說到絡病理論體系的系統構建,就不得不提其創立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

吳以嶺院士爲患者診治。他勤求古訓,傳承創新,將古老的絡病學術思想與現代醫學成果相結合,創立了“絡病證治”體系,國醫大師路誌正教授評價:“絡病理論是繼《內經》奠定絡病理論基礎、張仲景首創通絡方、葉天士豐富發展絡病方藥之後,中醫絡病學研究史上的第四個里程碑。”

吳以嶺院士首次建立起絡病證治、脈絡學說、氣絡學說構成的絡病研究三大理論框架,編寫系列專著及教材。在新的理論指導下,他結合自己的臨牀實踐,創立了“理論+臨牀+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研發生產出了10餘個擁有國家專利、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並不斷推動中醫藥走向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

不僅僅是學者、醫者,吳以嶺教授還專注於著書立說,傳道授業,積極推動絡病學術廣泛應用。

學者——勤求古訓,守正創新

吳以嶺院士出身中醫世家,高中時便從父親手中接過《醫學衷中參西錄》《陳修園醫書四十八種》等一本本沉甸甸的傳統中醫典籍,沉浸在那些木刻本豎排版的繁體字間。

1977年恢復高考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北醫科大學中醫系,1979年又考取了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碩士研究生。

研究生期間,吳以嶺系統學習了張仲景活血化瘀學術思想,上溯《內經》《難經》以尋其學術淵源,下探各家以覓其學術影響,在此過程中他發現,張仲景創制的旋覆花湯、鱉甲煎丸、大黃䗪蟲丸等療效卓著的著名方藥乃是《內經》絡病學術思想在臨牀上的運用,其中,蟲類藥的應用更是對後世醫家影響深遠。但是,自漢代仲景之後直至清代葉天士方提出“久病入絡,久痛入絡”這一絡病重要病機概念後,絡病的豐富內涵及臨牀價值並未得到關注和研究,亟待整理挖掘。

結合專業所學,吳以嶺毅然選擇了“絡病探秘”之路。“經”與“絡”本源於古代水利學概念,“經”就像是奔流不息的江河,是縱行於人體的主幹,流淌着營養全身的氣血津液,“絡”則像是從江河分流而出的支流溝渠,是網絡溝通人體上下內外的細小分支,通過絡脈構成的網絡則將流行於經脈中的氣血津液滲灌濡養人體的五臟六腑、全身各處,“絡病”就是這種細小的網絡分支發生了病變以及由此累及人體各系統臟器的病理狀態。

經過系統梳理絡病在歷史上散在的記載及臨證實踐,吳以嶺提出“絡病”廣泛存在於多種內傷疾病和外感疾病中,創立了絡病理論框架“三維立體網絡系統”。

“絡脈是維持生命活動和保持人體內環境穩定的網絡結構。”吳以嶺根據基本病機變化,以絡病辨證方法和“絡以通爲用”爲治療原則,歸納傳統通絡藥物,按功能重新分類,提出了絡病證候和臟腑絡病辨證論治。

2004年,185萬字的《絡病學》專著正式出版,標誌着“絡病證治”體系建立。專家評議認爲,該研究“首次形成系統絡病理論,爲中醫絡病學學科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也因其理論創新及應用成果顯著,獲得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至2015年,經過10年研究,吳以嶺主持完成了兩項國家973計劃項目,系統構建了脈絡學說並指導了心腦糖(腎)等血管病變防治工作。基於3469例血管病變患者臨牀調查,吳以嶺團隊建立了“脈絡-血管系統病”辨證診斷標準,通過分析歷代治療脈絡病變數千篇代表方劑,發現了“調營衛氣血”用藥規律。脈絡學說被科技部973項目專家組評議爲:“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繼脈絡學說之後,基於氣-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吳以嶺提出了氣絡學說的核心理論“承製調平”,系統闡述了氣絡病變的發病、病機、辨證、治療原理,並完成了《氣絡論》專著,重點探討了氣絡與神經、內分泌與免疫三大系統相關性及氣絡病變常見疾病進行辨證治療,對三大系統疾病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

絡病研究40餘年,吳以嶺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從“絡病證治”到“脈絡學說”再到“氣絡學說”,搭建完成了絡病研究三大理論框架,先後出版的《絡病學》《脈絡論》《氣絡論》專著,爲中醫絡病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醫者——大醫精誠,良藥爲民

考取大學前,吳以嶺少承家學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從那時起,“我是一名醫者”就成了他的人生理想。

1982年,研究生畢業的吳以嶺毅然回到燕趙故土,從事心血管一線診療工作,一干就是10年。期間,他嘗試將絡病學術思想應用於心血管常見疾病的診療。以冠心病爲例,他通過對患者病情細緻分析,開具了一張有蟲類藥物的處方,患者將處方中分4次服用的32克全蠍一次服下,卻未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反而先前的胸悶、胸痛的感覺消失了,心電圖缺血也有明顯改善。這次意外,讓吳以嶺體會到了蟲類藥治療冠心病的重要價值。

回溯絡病歷史,清代醫家葉天士極贊張仲景運用蟲類藥的益處。結合自己的臨牀,吳以嶺提出,蟲類藥搜剔疏拔,能“追拔沉混氣血之邪”,有着植物藥所不具備的獨特療效。

1989年,《中藥“五龍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00例臨牀觀察》文章發表,獨特的處方,顯著的療效,成爲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的通心絡膠囊的前身。此後,治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處方,皆是沿用理論與臨牀互證的方式確定下來。

經過10年的臨牀積累,吳以嶺開出多個在臨牀行之有效的處方,但僅憑一己之力診治患者畢竟人數有限。如何讓更多的患者受益,成爲吳以嶺關心的問題。於是,產業化藍圖在他腦中逐漸繪就。

199[cz4u67.jomigirat.com)2年,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吳以嶺創立了集科研、臨牀、生產於一身的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

1996年[smkwn1.muataikho.com)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製的通心絡膠囊獲批新藥。

2000年運用絡病[yt3n0u.1win101.com)理論探討冠心病治療的重大學術創新——“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的研究”,因在國內首創運用絡病理論治療冠心病,提出“絡脈絀急-血管痙攣-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內在相關性及搜風通絡治療方法的重大理論創新,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近期,“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論文在全球四大頂級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誌》(影響因子120.7分)上重磅刊出,爲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後提供有效治療藥物,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艾瑞克·皮特森教授稱讚:這個研究設計過程嚴謹,結果證實安全有效,是一個具有[f6852u.bajuralast..com)里程碑意義的研究。

“科研、臨牀、生產”三位一體爲中藥新產品開發模式的一個創舉。經過30餘年發[1xskqc.coin-demo.com)展,這一模式不斷豐富拓展,逐漸形成了“理論-臨牀-科研-教學-產業”五位一體的運行模式和“理論+臨牀+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成爲新時期傳承創新中醫藥事業的典範。

爲醫者仁心仁術。吳以嶺在科研過程中並未停止臨牀實踐,在河北以嶺醫院絡病門診室,時不時傳出吳以嶺和患者對話的聲音。即使學術研究工作再繁重,他也會抽出時間來出診。30餘年來,這已經成了[49z7oc.danylo-kim.com)他的一種習慣。

師者——[ac3q68.rneobooks.com)傳道授業,惠澤蒼生

2019年9月,新落成的絡學書院裡熱鬧非常。在這裡,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研究生舉行畢業40年聚會,20位已過“古稀之年[i4fz8o.ac49tkk.com)”的吳以嶺研究生班同學們,和吳以嶺帶教的博士研究生們歡聚一堂,爲當地老百姓義診。

是聚會,是義診,更爲傳道授業。活動現[may357.trecelabs.com)場,來自內科、兒科、婦科、鍼灸等不同專業的專家們邊診治患者,邊向絡學學子們講解相關知識。“這樣的‘課外學習’此前舉行過很多次,效果不錯。”吳以嶺說,採衆家之長,由博返約方能提升專業素養。

絡病理論指出,廣義的絡病涵蓋了內傷疑難疾病和外感疾病,其內涵和外延非常豐富,目前[5c6agq.richerrman.com)的絡病研究集中在心腦、呼吸、內分泌、免疫等領域,但推而廣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系統疾病診療皆可以絡病理論作爲指導。

基於此[7uq0ce.ratelguard.com),由《絡病學》專著而改編的《絡病學》教材,先後被列入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並形成繁體版、英文版在海內外40餘所醫學高等院校本科、研究生中開設課程。

《易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吳以嶺將之用於解讀中醫藥學研究途徑時指出,“道、器、變、通”分別體現了[x9zh37.yzhai64.com)古代哲學思想,格物致知的研究與醫療實踐的自然科學,建立起四診、八綱、臟腑、六經辨證臨牀路徑和方法,從而成就了幾千年在保障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中發揮巨大作用的中醫藥事業。

以史爲鑑,中醫絡病學亦需融匯“道、器、變”而致“通”。因此,在創建中醫絡病學學科的同時,吳以嶺還積極推動絡病學術的廣泛應用,先後建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iq1n97.test-vanity.com)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脈絡病專委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委會,同時建立了加拿大、美國、歐洲絡病學會,形成了包括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專家學者、上萬人致力絡病研究的專家團隊。

如今,以“傳承、開放、創新、融合”爲主題的國際絡病學大會,每年一屆,已成爲傳道授業更大的講堂,在這裡,絡病學術思想、應用研究、教學進展不斷呈現,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今年2月份即將召開第20屆國際絡病學大會,譜絡病理論創新轉化的新[z73vnj.jitu118.com)篇章。

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沒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勞苦不斷前行的攀登者,纔有希望達到光輝山巔。吳以嶺院士以學者之恆心,悉心畢力、篤定[s7gv8p.klik188slot.com)前行;以醫者之仁心,奉獻小我、服務病患;以師者之匠心,道器變通,傳承絡學,不斷推動中醫藥造福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