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的“凡爾賽”

·全文共 1200 字,閱讀時長約 5 分鐘

·本文來源:亞當斯密經濟學(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文 / 劉勝軍

歲末年初,一向低調的馬化騰發表了一篇經典“凡爾賽”宣言:

• 騰訊只是國家社會大發展期間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國家發展浪潮下的受益者,並不是什麼基礎服務,隨時都可以被替換。未來,騰訊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時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連接器。

“不明覺厲”者,還以爲小馬哥真謙虛、真低調。如果你這麼想,只能說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小馬哥並非謙虛,而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早在2010年馬化騰接受《人民日報》訪談時就說:

• 騰訊希望做互聯網上的水和電。騰訊目前的海量用戶及我們擁有的業務數量,也爲我們下一步的發展及創新提供了現實的基礎。

轉眼11年過去了,馬化騰的預見已經成爲了現實,只不過這個現實讓包括馬化騰在內的所有人都很不適應。

什麼是“基礎設施”?傳統的公路、鐵路、航空是交通基礎設施。步入通信時代後,移動電話成了基礎設施。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無疑就是互聯網。

在互聯網時代,“入口爲王”。誰掌握了入口,誰就是最強大的基礎設施服務商。

先看用戶數量。騰訊、阿里巴巴是國內唯二擁有“十億級”用戶的企業。

再看粘性。若論用戶每日時長和打開次數,微信無疑是用戶之王。

在數字化的今天,可以說:

• 微信纔是中國排名第一的基礎設施。

原因很簡單:微信不僅具有文字、圖片等交流功能,更有可以完美替代移動通信的音頻、視頻聊天,還可以視頻會議。微信小程序更是一個便捷的入口。微信支付更是便捷無比的支付手段。

現在,很多人辦一張“手機卡”,已經不是爲了手機通話,而是爲了方便獲得移動網絡流量。

所以,騰訊100%不是一家普通公司,而是最爲重要的基礎設施。

騰訊可以隨時被替換嗎?

馬雲的確思考過這個問題,還推出了“來往”,如今來往早已蹤跡全無。

微信強大的原因在於一個關鍵詞:網絡外部性。根據2018年數據,每個微信用戶平均有128個好友。後來,微信取消了“5000個好友”的上限,足以說明其網絡外部性之強大。

阿里巴巴雖然強大,但前有京東,後有拼多多。

相比之下,微信之強大,空前絕後。

可以說,騰訊是比阿里巴巴更加基礎的基礎設施()。

當然,不可否認,頭條、抖音的崛起,衝擊了騰訊的龍頭地位。然而,到目前爲止,微信的江湖地位依然固若金湯。

所以,在平臺經濟反壟斷的背景下,馬化騰的“普通公司”、“隨時被替換”,絕非謙虛,而是顧左右而言他。

吳敬璉先生說得極爲深刻():

• 除了“贏家通吃”的屬性,平臺企業還有另一個重要但容易被忽視的屬性。平臺企業往往是供應方和需求方接入並互動的“基礎設施”,是交易設施的提供者,因此具有準公共品屬性。如果允許這種“准入權”管理,作爲基礎設施的平臺企業就有可能獲得“壟斷”高收益率,對此公共政策又該如何應對?

• 任何美好的事物往往也有它的陰暗面。信息產業本來就是一個“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因而造成“贏家通吃”的產業。平臺經濟的這種“贏家通吃”以及投資併購優勢,是否會演變爲“通吃贏家”並長期維持壟斷。

與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進退的馬雲相比,馬化騰也算一個聰明人:

• 2021年騰訊捐贈1000億促進共同富裕

• 2021年監管層進一步收緊了對網絡遊戲的限制

• 騰訊退出京東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

但,馬化騰的低調,掩飾不住騰訊的洪荒之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