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您先用”“媽媽我餓了”……這些母親節文案真是孝掉大牙

大家好,還有幾天就母親節了,本來品牌花樣借勢挺好,不僅有催淚和溫情廣告,還有各種歌頌母愛偉大等等好創意看得人心暖暖的。

但在衆多出圈的營銷中,卻總有品牌喜歡搞特殊,看似是感恩媽媽做的創意,沒想到卻慘遭翻車,引得網友的一頓罵。

走不出偏見的怪圈

母親節年年都有翻車,但今年好像特別多。

就拿這幾天被網友吐槽的“媽媽 我餓了”的廣告詞,可能品牌是想表達母親節當天可以帶媽媽出去吃飯,下面也標註了。

但配上“媽媽 我餓了”這句廣告詞,一下子味道就變了,吃飯就吃飯,爲啥要和媽媽說餓了呢?

不僅文案炸裂,就連送的禮物還是圍裙,完全將媽媽和做飯完全綁定在了一起,這種偏見非但不是在感恩母親,感覺就是赤裸裸的刻板印象,自然會引發網友的各種吐槽。

正如這個網友所說的,"幫"媽媽做家務似乎已經根深蒂固,“幫”媽媽做家務,“幫”老婆做家務都成了理所應當。

而除了這個小品牌刀板香,評論區網友分享的達美樂的母親節廣告,也和這個品牌的文案有着類似的偏見。

本來感恩母愛是沒錯,但祝福語卻怎麼看都很奇怪:

願每一個母親,手忙心閒,身在煙火,心在雲端~

手忙心閒,不就是忙於各種事務,雖然品牌可能是希望母親節媽媽們可以從日常辛勞中解脫出來,享受寧靜和自我關懷,但表達上卻很容易讓人誤解成母親就應該承擔大量家務的角色。

甚至送的也是圍裙,和上面的品牌一樣,將這種與家務勞動關聯性很強的產品作爲禮物,真的只是在強化刻板印象罷了。

還有前幾天被罵到刷屏的藍月亮電梯廣告文案也一樣的離譜,甚至更偏見更大。。。比如海報的文案是:

“從前,媽媽用大瓶洗衣液幫我們洗衣服,很重、很吃力;現在,終於有了「濃縮+」生物科技「至尊洗衣液」。

「了不起的未來洗衣科技」,讓媽媽洗衣更輕鬆、更省力、更省心。”

如果說母親節品牌想宣傳洗衣液,其實本身沒啥問題,但是文案卻還是沒跳脫媽媽就得做家務的怪圈中,全程圍繞母親這一角色做文案,甚至海報中還出現很多女性伏案工作、翩翩起舞、懷孕、拖地、洗衣服等女性剪影。

更離譜的是,產品包裝上寫的也是“媽媽,您先用”的字樣。

直接點燃了網友的怒火,真是鬨堂大“孝”,“孝”掉大牙。

不難發現,這三個被網友吐槽的廣告文案,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刻板印象太重了,廣告詞都很容易讓用戶產生聯想,似乎“家務=媽媽”,想去討好媽媽這一角色的女性消費者,但卻似乎並沒有真正以好的口號和方式去贏得她們的喜愛。自然很容易引爭議。

廣告中的刻板印象一直都存在

而不止這幾個母親節的廣告,之前很多廣告的刻板印象一直都存在。

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就一直有很誇張的“美式家庭主婦”的廣告,雖然在近些年的廣告已經好了很多,但還是有這種很明顯的性別指向性。

比如前兩年空刻意麪的電梯廣告,視頻中,小孩子說:“媽媽我餓”,而媽媽卻說“媽媽我累”,然後推出產品並提出廣告詞“只做媽媽不做飯”

乍一看是爲媽媽做飯解放雙手的廣告,但卻默認了做飯是媽媽的事,將媽媽與家務綁定在了一塊,也難怪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

還有之前某品牌的咖啡包裝文案上的寄語更引起衆怒,“每一位職場媽媽,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這也讓很多網友質疑,爲什麼不是職場爸爸們欠一句對不起,反而是媽媽?

以及很久之前新氧電梯廣告中,一羣女性整齊劃一地念着洗腦的廣告語:“美美美,女人美了,才完整”。

還有全棉時代的一則卸妝廣告,女生被尾隨卸妝之後醜到嚇跑尾隨者,不僅調侃了女生妝前妝後的差距,而且在道歉的時候還不忘誇自己。

除了這些之外,在大多數的洗衣液等家庭用品的廣告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它們都很喜歡限定的女性角色。比如女性一定要是賢妻良母,又或者是要做家務和照顧孩子……但這些其實男女都可以一起做,並非女性專屬。

所以對於品牌而言,想要不翻車其實很簡單,就是脫掉偏見的眼鏡去做營銷,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做創意,而不是固守於特定性別完成家務的場景。畢竟,真正打從心裡尊重用戶,才能減少翻車的可能性。

作者 | 張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