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我的手機又彈窗網貸廣告了,誰在縱容?

“您有一筆現金可提現到銀行卡,白用30天”“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據《法治日報》報道,當下網貸廣告幾乎無處不在,既包括正規網貸機構的宣傳,也不乏一些無資質網貸中介通過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貸款,其中還存在一些不符合監管要求、不切實際的“離譜”廣告。

隨着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各類網貸平臺應運而生,憑藉着門檻更低、放款更快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用戶。但從調查來看,它在爲急需用錢的人解了燃眉之急的同時,也像牛皮癬一樣,讓用戶不勝其煩。其中的一些不實宣傳,容易誘導消費者上當受騙。

如今,我們打開各類APP,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社交媒體,網貸廣告經常會以彈窗的形式“不請自來”,有的廣告關閉按鈕極爲隱蔽,讓用戶深感無奈,嚴重影響上網體驗。網貸平臺進行營銷宣傳,當然無可厚非,問題在於,無孔不入的網貸廣告,還不只是對用戶構成營銷騷擾,更充斥着各種亂象和陷阱。

比如有的搞虛假宣傳,用額度高、利率低的噱頭,營造出輕鬆借貸、還款無壓力的假象,等到用戶真的借了錢,才發現還有一大堆隱性費用,實際利率也和宣傳不符;還有的網貸廣告,說是廣告,實際上就是詐騙陷阱,用戶下載完APP想要貸款還得先交錢,交完錢後直接杳無音信。

網貸廣告亂象紛呈,說明行業監管依舊存在盲區。對此,職能部門在加大對違規網貸廣告的清理力度之外,還得加強對網貸行業的監管,提高准入門檻,對無資質的機構嚴厲打擊,提升行業從業主體的整體合規性;還可以對正規的網貸機構進行信息、信用公示,方便消費者查詢,減少虛假宣傳、廣告陷阱的生存空間。

作爲廣告發布載體的互聯網平臺,顯然也難辭其咎。去年開始實施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明確提到,互聯網平臺經營者,“對利用其信息服務發佈的廣告內容進行監測、排查,發現違法廣告的,應當採取通知改正、刪除、屏蔽、斷開發布鏈接等必要措施予以制止,並保留相關記錄”。

所以,這些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平臺,不能因爲收了網貸機構的廣告投放費用,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平臺必須壓實主體責任,建立更加完善的審覈機制,對投放廣告的網貸機構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對網貸廣告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嚴格把關。

當然,面對各種充滿誘惑的網貸廣告,消費者也應該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和辨別能力,儘量選擇一些正規銀行或者互聯網金融機構,避免被不實宣傳誘惑,掉入高利貸的泥潭。

治理網貸廣告亂象,需要多方面努力。借貸者需要認識到,天上不會掉餡餅,越是說得天花亂墜,挖的坑就可能越大。而對於網貸行業來說,如此亂象紛呈、陷阱重重的營銷生態,掙的是快錢,留下的是風險,從長期看,或許也是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