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武力征服臺灣是雙輸 若能「獲得和平」再久也值得

▲ 就《臺灣關係法》爲主題馬英九發表演說。(圖/記者崔至雲攝,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對於兩岸統一方式,前總統馬英九11日表達意見,「臺灣不是一下就能打掉的,用武力征服臺灣是雙輸局面,一定要用和平的方式,用各種交流,慢慢讓兩岸人民產生認同感,纔有機會」;「若能獲和平,再多一點時間也值得」。

以「《臺灣關係法》40週年的回顧與展望」爲題,馬英九在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發表演說。其中,馬英九提到,《臺灣關係法》訂定後,中華民國即使與美國斷交,也不是孤兒,是很罕見的關係,而臺灣跟大陸的關係,在國際關係上也很罕見,兩岸就是「主權互不認,治權互不認」。

對於學生提問「當時爲何大陸不繼續強行進攻」,馬英九迴應,中共當時只有陸軍、沒海軍空軍,沒有兩棲作戰的經驗,現在要打臺灣,沒有海軍、空軍怎麼可能,而且臺灣也不是一下就能打掉的。

馬英九指出,當年二戰時期,美國人攻打日本時,爲何不攻打臺灣,而是攻打呂宋島琉球,放過臺灣?因爲美國人當年評估攻打臺灣的戰損達27%,經計算後認爲不合適;所以這情況下用武力征服臺灣是雙輸的局面,一定要用和平的方式,用各種交流,慢慢讓兩岸人民產生認同感,這纔有機會。

「大陸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看法與臺灣確實不一樣」,馬英九表示,但過去30年並非完全沒改變,如下一代的小孩子常要求爸媽別管自己,就是要自由,國家也一樣;大陸近幾十年讓7、8億人脫貧是古今中外沒一個國家能夠做到的事情,非常了不起;如果有一天7、8億人都成爲中產階級,會不會想多參與公共政策

馬英九繼續說,「這點沒人知道,但看得出來會有意見,兩岸之間在這些議題共識後臺灣人才會放心,所以急不來也不必急」,三國演義提到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沒說一定都需要打一仗,希望這一代、下一代能夠比老祖宗更聰明,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

最後,以先前「馬習會」爲例,馬英九指出,該會晤給全世界傳遞的重要訊息就是,兩岸的中國人都知道要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不要動武,一動武一切都完了,和平沒有輸家戰爭沒有贏家;若能獲和平,再多一點時間也值得,不希望再看到國共內戰時百萬人頭落地畫面,期望炎黃子孫有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