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北市50年老屋 他害怕「1件事」不敢裝潢 過來人吐真相

購買中古屋需要考量裝修、重新拉管線等問題。(圖/報系資料照)

買房要注重的細節相當多,尤其中古屋還有整修、重新裝潢的問題要考量,有網友看上臺北市一間50年老屋,打算裝潢自住使用,但因爲地點鄰近新設的捷運站,擔心被納入都更範圍,裝潢的錢就白花了,因此相當猶豫。文章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各界看法不一,但專家建議,可以問鄰居附近是否有都更計劃,再決定裝潢的規模。

原Po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 A你的Q」社團發文,最近看上一間臺北市的50年老屋,物件是25坪的4樓公寓含頂加,原本的屋況沒有裝潢,但原Po打算自住,所以考慮重新裝潢加上重拉水電。

不過原Po也擔心,物件地點位在萬大線附近,預計在2025年通車,且該房距離捷運出口僅300公尺,很擔心會遇到都更,「很怕裝修好之後都更要拆會很可惜」猶豫是否做基礎裝修就好。

原Po詢問大家是否有類似經驗,釣出不少過來人指出,「你跟我一樣萬大線,但我是從小長大的老家,去年裝修完畢花了不少,我是距離200公尺的大馬路上,對於都更不敢期待,老家裝修就給他花下去了」、「我也是買公寓,我沒有花很多錢裝潢,基礎裝潢有,但太奢華的裝潢沒有」、「基礎裝潢+1」、「簡單弄而已,但本身就沒啥要求。」

此外,有網友提到,都更及危老工程牛步,複雜裝潢可以再考慮,但水電管線安全最重要,「我是覺得要自住了 ,就一次弄到好,或重要的管線先更新,防水先做好~至少要舒適安全爲主」、「都更絕對比你預計的慢很多很多很多,光談可能就要花好幾年」、「都更,危老都沒那麼容易。」

ETtoday報導,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建議,可以先去問問看鄰居,近來有沒有人來談都更計劃,如果有的話就不用做太貴重的裝潢,但如果還沒有聽到都更消息,可能就會等很久,可以先依照原本的想法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