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錯武器! 外媒指美對臺策略有問題

美國M1A2艾布蘭(Abrams)主戰坦克發射砲火的資料照。(美國陸軍)

美國打算出售臺灣20億美元(近630億臺幣)軍備,以確保萬一兩岸爆發衝突時,臺軍能靠自己撐一陣子。

提案的軍備包括108輛主戰坦克、250枚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還有409枚標槍(Javelin)與1,240枚拖式(TOW)反戰車飛彈。

然而,美國《防務一號》(Defense One)網11日的分析指出,如果臺灣準備要打地面戰,這些武器是沒問題。不過,解放軍要是動武,將從海空兩路進行。臺灣該採購的,應該是趁解放軍登陸前,能阻止對岸攻勢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武器。

分析認爲,長久以來,美國軍售臺灣都取決於一項錯誤的策略,那就是臺灣只要強得足以撐到美國介入就好了。然而,隨着解放軍戰力提升,美國爲了臺灣和中方開戰,似乎成了一筆愈來愈不划算的交易。

事實上,臺灣可以從對岸汲取寶貴的經驗。分析指出,解放軍爲了限制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建立了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戰力,在發揮成本效益的狀態下,反制美國航母戰鬥羣和戰機。

提升雷達,感測器與飛彈技術的性能,增加了戰爭中守方通常享有的優勢。而一旦爆發衝突,解放軍就能靠由雷達,感測器和各式飛彈形成的A2/AD網,讓昂貴的美國軍武付出慘重的代價。分析認爲,臺灣應該善用這些技術趨勢,把軍費集中花在建立本身的A2/AD戰力上。

臺灣一年的軍費爲105億美元(近3,300億臺幣),遠比不上對岸的2,390億美元(約7.5兆臺幣)。分析認爲,無論在量,還有許多方面的質上,解放軍都要優於臺軍。一旦爆發衝突,臺灣無論部署戰機或軍艦,都會在對岸的A2 / AD防禦範圍內,進一步加劇了劣勢。

臺灣軍費有限,在軍艦與戰機的數量上無法和對岸匹敵,因此把軍費投資在能發揮最大效益的武器上尤其重要。分析認爲,無論坦克和拖式等飛彈都做不到這點,但強而有力的A2/AD網卻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