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轉型「變形金剛」 35天開一間 展店策略曝

麥當勞轉型,市區分店不再把內用座位數視爲重點。(示意圖/Shutterstock)

許多消費者好奇,「麥當勞爲什麼這幾年一直在重新裝潢」,甚至被網友誤會要改成街邊店。根據麥當勞季報,一連串的展店、改裝、分店熄燈,是基於「汰弱換強」的發展策略,除了符合消費趨勢,因地制宜更是一大關鍵。

新冠疫情肆虐3年,反而加速麥當勞對消費趨勢的認知,各分店改裝不僅引進數位點餐、外送配合、環保服務,連動線都重新規劃;甚至內用座位只有6席,如中山北餐廳。

曾有網友討論,麥當勞是不是要逐漸轉型爲街邊店(純外帶、外送取餐),藉此節省租金及人事成本。事實上,這家來臺已39年的速食業龍頭,越開越多、越開越大。

麥當勞展店汰弱換強,「大全配」比重已達40%。(麥當勞提供)

新竹湖口中山餐廳是臺灣麥當勞近兩年開的第21家分店,自2021年至今,平均每35天就有一家新店開幕。如今全臺麥當勞達410間,分爲4種店型,像湖口中山這種「大全配」就有164間,佔了40%。

什麼是「大全配」?內用、外帶、歡樂送、得來速,4項兼具的就是「大全配」,佔地面積至少300坪;市區很難找到這種店,卻是麥當勞展店主力,也代表麥當勞朝重劃區、市郊、風景區發展,甚至有意打造地標型分店,與其他連鎖品牌互別苗頭。

剩下246家分店,又可分爲「內用+外帶+歡樂送」、「內用+外帶」等,佔比近59%。以及受限法規,無法開放內用的6家店,包括指南、南港、復興二、民生二、麟光、木新,全數在臺北市。

麥當勞指出,近年每年要改裝30至60間分店,同時全面檢視建管相關法規,萬一經評估,改裝後面積不敷使用,就算有賺錢,也只能忍痛結束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