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一輛虧6000美元,福特轉向小型電動車

撰文/ 周 洲

編輯/ 吳 靜

設計/ 趙昊然

來源/ Autonews

作者/ Hannah Lutz,Michael Martinez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一項消費者調研顯示,如果按照消費者5萬美元/輛的價格標準,給消費者稅收減免之後,絕大多數車企每賣出一輛電動汽車就要虧損6000美元。

儘管車企們投擲了鉅額真金白銀生產製造電動車,但市面上的電動車並沒有滿足消費者們的需求。

3000多名參加調研的北美消費者,有40%的人有意願選擇電動車作爲第二輛車,並且傾向於選擇老牌汽車製造商。

參與調研的消費者希望電動車是這樣的:充電20分鐘可行駛350英里,5萬美元價位。

在現有的選擇中,只有現代IONIQ 6 SE RWD長續航版本能滿足這個要求,特斯拉model 3勉強符合這個要求。

車企們可以通過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電機效率、提升電池系統管理軟件,以及在全球範圍內提高電動汽車以及燃油車的生產製造效率來降本增效。

根據波士頓諮詢的報告,即使車企做了這些努力,按照消費者希望的每輛電動車賣5萬美元,還是會虧3000美元。

雖然各車廠的電動化路徑不同,但它們都感受到了電動車銷售趨緩的態勢。

豐田的策略是,與其在純電上“浪費”資金,不如通過購買碳排放積分來達到EPA(環境保護局)規定的嚴苛標準。

兩年前放話想要挑戰特斯拉純電霸主地位的福特,則減產並暫緩純電動皮卡F-150 Lightning的發貨。

2020年-2022年,北美市場的電動車銷輛成倍增長。結果到2023年,只比2022年增長了50%,低於此前70%的市場增長預期,遠低於前兩年的翻番速度。

數據顯示了電動車增長放緩的勢頭。根據標普全球汽車(S&P Global Mobility )的統計,今年1月,北美電動汽車銷量只同比增加了15%。

“如果老車廠們在純電動車中一直不賺錢,它們得作出改變。”波士頓諮詢汽車團隊高級合夥人安德魯·羅(Andrew Loh)說。

在這種情況下,福特推遲了生產和探險家、林肯飛行家(參數丨圖片)大小相仿的三排座電動SUV的生產計劃,開始轉向更便宜的小型跨界SUV電動車生產。

一位知情人士稱,三排電動SUV原計劃在福特加拿大的奧克維爾電動車生產中心生產,並於2025年年初銷售。不過,福特開始轉向在小型電動車平臺生產更便宜的小車,預計於2026年投產。

這款跨界小型SUV將在肯塔基州的福特路易斯維爾工廠生產。

福特准備在新的小型電動車平臺上生產三款車型。除了上述小型跨界SUV,還有皮卡和網約車。新平臺的首款車型起售價約爲2.5萬美元。

今年2月,福特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稱,該公司正在集中精力開發一款小型電動車生產平臺,由前特斯拉高管阿蘭·克拉克(Alan Clarke)負責。克拉克在特斯拉工作了12年,是特斯拉新車項目總監,幾乎參與了所有車型的設計生產,包括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Cybertruck、Roadster等。

法利認爲,優先開發小型電動車生產平臺是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對北美消費者來說,和燃油車的價格相比,昂貴的價格確實將有意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攔在了門外。

2023年,福特三大業務中,負責銷售電動車的福特Model e虧損了47億美元。該部門今年預計虧損將擴大至50億-55億美元。

福特2023年的盈利靠ToC銷售燃油車的福特Blue和ToB銷售燃油車的福特Pro支撐,兩個部門分別爲公司貢獻了75億美元和72億美元。

法利稱,消費者認爲如果福特能生產一款比銳際更大的電動SUV,這款車將非常實用;但要考慮價格,比銳際小的電動車則更現實。車的性能和要不要決定買是兩回事。比豐田卡羅拉、本田思域甚至福特Maverick更便宜,纔是王道。

法利認爲,只有生產更小、更便宜的電動車,才能和來自中國的頗具性價比的新能源汽車進行競爭。中國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已經被北美車企視爲巨大的戰略威脅。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已經佔據絕對優勢,並且出口猛增,正在雄心勃勃地向包括美國市場在內的全球市場進軍。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中國銷售了949.5萬輛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爲31.6%,國內銷量達829.2萬輛,同比增長33.5%;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

“如果你無法在全球和中國車企公平地競爭的話,你將丟掉20%-30%的年營收。”法利說,“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