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供應鏈移轉 貿協提4發展鋪新未來

因應最新的地緣政治風險及供應鏈移轉趨勢,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週二共同主辦2023供應鏈佈局「他山之石系列」之「外商於新興市場的行銷拓展案例」論壇暨市調發表會,邀請全球各區域的業界專家,包括來自泰國、印度、墨西哥、波蘭、臺灣等5位與談人,分享如何突破重圍在各新興區域掌握最新供應鏈局勢、衍生商機及佈局策略,並由貿協研究員獨家分享今年針對全球5大市場所做的第一手市調觀察。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以「重組供應鏈,佈局新未來」爲題發表演說,面對美中貿易摩擦、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企業在分散風險的考量下,供應鏈由長鏈變短鏈。貿協在2021年就已提出八大區域製造中心,包括北美、拉美、歐洲、南亞、東南亞、大陸、中東和非洲的概念。如今面對全新的形式,全球由大陸單一的世界工廠轉變爲各區域製造工廠,區域製造化成爲新的趨勢。

根據外貿協會2023年最新的市調研究發現,新區域製造中心有四大熱區成形且各具自身獨特性,分別是戰略性區域製造中心的美南墨北市場、市場性的東協市場、策略性的印度市場、地緣性的中東歐市場。四大區域市場所蘊含的新商機,除了電動車、車用電子、AI伺服器、半導體等科技業之外,供應鏈向各區域移轉的趨勢,也將帶動周邊產業的商機,如航太產業、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供應鏈重組移轉的趨勢將持續進行,臺灣企業在佈局的同時,也需要時刻關注最新的產業趨勢及市場動向,同時結合臺灣的優勢,提升自我的國際競爭力,併發揮臺灣的新價值及鏈結力。

黃董事長強調,因此我們要發展的就是「數位升級、人工智慧」「ESG綠色永轉型」「育才、攬才、留才」「信賴夥伴聯盟」,讓臺灣的優勢能在全球供應鏈中脫穎而出,把臺灣的企業品牌在國際上發揚光大。智慧、永續乃是未來整體的發展趨勢,臺灣企業必須搭上這股潮流纔有機會乘風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