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貿協搶灘美南新興商機 達拉斯臺貿中心開幕

達拉斯臺貿中心開幕典禮,現場包含美國聯邦衆議員四位現任國會議員,及甫上任的前美國聯邦衆議院科技委員會主席Eddie Bernice Johnson、臺裔州議員Angie Chen Button等逾200名貴賓及企業領袖到場祝賀,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Laura Rosenberger及我國駐美大使蕭美琴雖因公未能親臨,也特別以賀函及影片祝賀達拉斯臺貿中心開幕。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美國是我第2大出口國,近年來臺美經貿關係升級,加上不久前,已完成簽署「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對美業務拓展日益重要。近年來,美國的資金、人才、企業快速往南流動,又在美國政府加速製造業迴流的各項政策推動之下,全球的投資也正涌向美國,美南、墨北正在形成一個世界級的製造中心,貿協佈局的策略思考,也須與時俱進。

位於美墨邊境的德州是全美國土地面積和人口第二大的州,近年因新的科技聚落吸引大量技術人才涌入,更連結臺積電落點亞歷桑那州及墨西哥的三角地帶,成爲臺商佈局的熱區。考量我企業對美南與墨西哥投資比重漸增,爲掌握供應鏈重組商機,貿協兩年前即開始評估將至美國南部重要科技、交通、電信和金融中心達拉斯市設立辦事處。

在達拉斯臺貿中心開幕典禮之後,隨即舉行「臺灣科技日」,由8家臺灣領導業者發表最新資通訊、電腦科技,智慧移動及智慧製造之新技術及解決方案,並邀請到北德州交通委員會(North Central Texas Council of Governments)簡報如何透過其政府採購案開發美國大基建之交通運輸政府採購商機,例如德州地區的大衆運輸正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工程,美國國會剛通過4億美金電動車補助方案,德州就分配到1.83億美金的預算,而達拉斯捷運局就獲得1.03億美元的預算,我商可爭取電動巴士、充電設備、以及所有智慧交通相關的龐大商機。

近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額不斷創下新高,美國相繼推出基建法案、晶片法案與通膨削減法案(IRA),預期創造超過1兆美元的潛在商機,且隨着地緣政治的劇烈變化,美國日益重視韌性供應鏈的打造,臺美合作有助於全球供應鏈和科技創新的穩定發展,在半導體、智慧製造、潔淨能源、5G等產業的合作關係將日益緊密。本年「美國商機開發旗艦團 」不但促成臺美合作,也爲臺灣企業在韌性供應鏈中提供新契機,有助於全球市場之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