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臺灣智慧能源周10月點火 射5箭淨零轉型

零碳已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臺灣政府亦於今年發佈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將整合跨部會資源,邁向零碳未來。「臺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去年展覽參觀業者突破1.9萬人,連年刷新參觀紀錄,隨着各國邊境解封,國際商展交流復甦之際,今年可預期展覽規模及參觀人數再次成長。

該五展於2022年共有12國國際企業參展,更吸引英國、德國、比利時、丹麥、瑞典、芬蘭等六國國家館進駐展示,其中包括英國在臺辦事處與臺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組成「臺英氫能館」、比利時離岸風電產業聯盟(Belgian Offshore Cluster)首次組團來臺展出,爲展中亮點,總攤位數再創新高達1000個攤位,規模成長超過40%,顯見再生能源及淨零永續業者在政府政策及產業趨勢下動能。

第一箭「臺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助力企業尋零碳轉型解方,政府推動淨零排放的重要產業項目涵蓋太陽光電、風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以及節能戰略,2023年總預算達新臺幣445億元,至2030年預算近新臺幣9千億元,預計帶動民間4兆元以上的投資,創造5.9兆產值。

去年新成立「臺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聚焦循環經濟、減碳與負碳技術、節能創新解決方案、綠色金融、綠電採購等元素,加大產業深度及廣度,融入企業及城市治理、生活應用及創新科技等面向,並新增兩項主題館,「國營淨零館」以國營企業領頭展示能源結構轉型、脫碳化、能源智慧應用;而「淨零國家館」將邀請海內外落實淨零永續政策有成之城市與國家展出淨零成果,並於展期間舉辦淨零城市首長高峰會,擴大跨國地域交流;另一新展區爲「永續金融館」,則協助業者洽商綠色金融,指引企業邁向零碳轉型,建構永續金融生態系。

第二箭「臺灣國際多元創能展」佈局多元去碳電力,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氫能列爲戰略發展重點,運用於零碳製程原料、運輸與發電無碳燃料等面向,而除了布建氫能來源與規畫基礎設施,同時也將扶植具本土優勢的前瞻能源,如地熱、海洋能及生質能,臺灣雨量豐沛,地形屬於山高水急,若伴隨良好的基礎建設,水力能源有望成爲臺灣的第三大再生能源來源。

三箭齊發,太陽光電、風力能源及智慧儲能應用串接綠能供應鏈,太陽光電及風電已是臺灣重要的綠電來源,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2年11月底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3.6GW,年增22.1%,未來透過結合數位化與智慧化電力系統及儲能設備,預計可大幅提高供電平衡及系統韌性。智慧能源周下的「臺灣國際太陽光電展」、「臺灣國際風力能源展」及「臺灣國際智慧儲能應用展」已聚集多家再生能源產業上下游指標供應鏈企業,將透過整合、交流,建立跨國、跨領域採購商業媒合關係,加速能源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