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赴港二次上市的擴張困境

本報記者 陳靖斌 廣州報道

8月5日,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佈。今年的榜單顯示,這些上榜企業的總營業收入約爲41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三分之一,比去年略微增長了0.1%。

在這份榜單中,美的集團連續九年入選,位列第277位,比2023年上升了1位。2023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3737億元,同比增長8%,利潤達到337億元,同比增長14%,展現了其經營韌性和增長態勢。

美的集團的新能源與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等ToB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已超過25%,達到978億元,成爲推動其高增長的“第二引擎”。

儘管美的集團已連續九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但隨着其加大對科技研發和海外佈局的投入,特別是通過收併購方式持續擴展B端業務,對資金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爲此,美的集團近期啓動了赴港的二次上市計劃。然而一方面,從財務數據來看,美的集團的營收和利潤均實現了同步增長,且現金儲備充沛,似乎沒有迫切的上市融資需求,另一方面,美的集團近年來通過多元化投資持續擴展B端業務,帶來新增長點的同時,但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

在招股書中,美的集團方面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風險。招股書顯示,對新業務戰略的投資、收購及其他形式的業務整合可能會擾亂現有業務,並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而且通過收購未必能實現預期利益、協同效應、成本節約或效益。

在美的集團赴港二次上市的背景下,如何防止多元化投資新業務擾亂現有業務,從而落入“多元化陷阱”?記者聯繫採訪美的集團相關負責人。其表示,關於IPO的具體情況,目前公司只能以公告爲準。

赴港上市

在二次遞表之後,美的集團終於邁出了赴港上市的重要一步,或將成爲繼海爾智家之後第二個“A+H”上市的白色家電巨頭。

7月24日,美的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於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擬在港交所發行不超過6.51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發行後約佔公司總股本的8.5%。

據其招股書顯示,美的集團計劃將此次IPO募集資金用於全球研發投入、智能製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升級、完善全球分銷渠道和銷售網絡以及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截至2023年12月末,美的集團賬上的外幣貨幣性項目(包括外幣貨幣資金、外幣應收賬款、外幣其他應收款)餘額爲745.38億元,而外幣貨幣性負債(包括長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應付債券等)餘額爲928.52億元,外幣貨幣性資產少於負債近183.14億元。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指出,外幣貨幣性資產少於負債近183.14億元,增加了美的集團資金鍊的緊張度和匯率風險。在全球經營環境中,匯率波動可能進一步影響公司的財務成本及盈利能力。然而,詹軍豪也表示,此次赴港IPO將爲美的集團帶來大量外幣資金,有效緩解這一負債壓力,增強其財務靈活性。

事實上,美的集團資金鍊的緊張度,與其持續擴張的B端業務對資金的需求持續增加不無關係。

自2016年起,美的集團在國內外斥資超過400億元發起了多宗大手筆的併購。2017年,美的集團斥資305億元收購了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廠商之一的庫卡集團,正式進軍機器人與自動化市場;隨後又收購了以色列的高創公司,進一步擴展到機器人上游的伺服和控制系統領域。2020年,美的集團收購了菱王電梯和合康新能,進入樓宇電梯和新能源汽車市場。2021年,美的集團再次斥資23億元收購了影像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萬東醫療,拓展了醫療影像業務。2023年,美的集團又收購了上市公司科陸電子,進軍儲能行業。

同時,美的集團海外營收也在不斷擴張。今年年初,方洪波提出美的集團要打造海外第二主場。從區域看,2023年美的集團的國內收入2211億元,同比增長9.87%;國外收入1509億元,同比增長5.79%。海外業務的營收已經佔到總營收的40%左右。

面向海外市場,美的集團已構建全球研發、製造及銷售網絡。截至2023年年底,美的集團有3萬多名海外員工,在10個國家設有17個海外研發中心,擁有21個海外生產基地,以及約5000個售後服務網點,產品出口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及地區。

追求多元化

美的集團長期以來致力於擺脫“家電”標籤,追求多元化轉型。根據2022年年度報告,美的集團自我定位爲“一家覆蓋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其他創新業務的全球化科技集團”。

然而,在持續擴展B端業務的“多元化”轉型過程中,美的集團並非一帆風順,這引發了外界對其可能陷入“多元化陷阱”的擔憂。

在招股書中,美的集團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風險。招股書顯示,對新業務戰略的投資、收購及其他形式的業務整合可能會擾亂現有業務,並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而且通過收購未必能實現預期利益、協同效應、成本節約或效益。

美的集團的多元化轉型中,庫卡機器人的收購被認爲是不及預期的併購案之一。

2016年,美的集團宣佈以巨資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將其業務併入美的財報。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營收爲270.37億元,成爲集團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從2018年起,庫卡營收連續三年負增長。

根據庫卡財報,自2017年並表後,庫卡的收入從2017年的34.79億歐元降至2020年的25.73億歐元,2022年纔回升至38.97億歐元,但其中來自中國的收入僅爲8.82億歐元,遠未達到美的集團預期的40億—45億歐元總收入和10億歐元中國市場收入。

爲了順利完成庫卡的跨國收購,美的集團在2016年6月與庫卡簽署了“獨立性協議”,有效期爲七年半。根據協議,美的集團在庫卡的獨立性、知識產權和文化隔離、員工薪酬等方面做出了多項承諾,限制了對庫卡的人員、技術和戰略制定的控制,導致與美的集團的協同整合進展緩慢。直到2021年11月美的集團完成全面收購庫卡剩餘股權並將其私有化,這一局面纔有所改善。

此外,對庫卡的收購還直接拉高了美的集團整體的人均年薪,從2016年的10.34萬元躍升至2017年的17.84萬元,增長了72.47%,大幅提高了美的集團的人力成本。高溢價收購庫卡也形成了高達224億元的商譽。

針對如何防範因過多收併購導致經營和管理戰線過長、難以平衡各產業板塊發展而落入“多元化陷阱”,產業觀察家洪仕賓對此建議,首先要加強風險控制,避免盲目追求規模和速度,忽略自身核心競爭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美的集團需要加強收併購的可行性研究和風險評估,確保收併購能夠爲集團帶來實際價值,並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和目標。其次,注重多元化發展與核心業務並重,實現可持續增長。在追求規模擴張的同時,注重平衡多元化發展與核心業務之間的關係,避免過度追求多元化影響核心業務的穩定發展。此外,美的集團還需要優化財務結構,降低財務風險。通過合理的負債結構、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產流動性等措施,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確保公司財務狀況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最後,加強內部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公司整體實力。美的集團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洪仕賓表示。

(編輯:趙毅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