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威脅陰雲密佈 全球各界醞釀對策
美國加徵關稅的威脅近期持續給全球帶來壓力,多國政商界紛紛醞釀對策積極應對,部分地區民衆則以抵制購買美國貨等手段來回應。
醞釀對策化解貿易風險
即將出任加拿大總理的馬克·卡尼9日說,美國覬覦加拿大的“資源、水、土地和國家”。當天早些時候,卡尼以壓倒性的優勢當選爲加拿大執政黨自由黨新領導人。卡尼在勝選演講中說,他的政府將保持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措施。
卡尼表示,加拿大人知道,應對新的威脅,需要新的想法和新的計劃。加拿大政府將建立更強大的經濟,與可靠的合作伙伴建立新的貿易關係,並確保邊境安全。
加拿大外交部長喬利日前在多倫多商界會議上明確表示,如果美國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升級,加拿大可能會將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作爲談判籌碼。
而墨西哥總統辛恩鮑姆則表示可能另尋貿易伙伴,疏遠與美產業鏈聯繫。
隨着美國向4個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西亞的太陽能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鼓勵本地太陽能板開拓替代市場,特別是東盟市場,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馬來西亞近期擬推動組織召開東盟美國特別峰會,旨在化解貿易風險,並聲明貿易發展不是“零和遊戲”。
馬來西亞官方還指出,該國的投資激勵計劃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關於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的相關規定,呼籲加強東盟國家太陽能板製造商在供應鏈中的合作,以共同應對這輪挑戰。同時,鼓勵和推動綠色科技相關的研發及多元化活動,將有助於馬來西亞成爲高品質太陽能板及綠色科技設備的生產國,並進一步發展成爲區域綠色科技樞紐。
德國《經濟週刊》網站7日刊登經濟學家德斯蒙德·拉赫曼題爲《特朗普可能引發新的歐債危機》的文章。文章認爲,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新一屆政府正在將歐洲國家作爲其貿易戰下一個目標。
文章認爲,美國政府或許應該考慮一下歐洲大陸的經濟困境:德國經濟正處於低迷中,而意大利和法國正努力解決較爲嚴重的公共債務問題。關稅政策——作爲“美國優先”議程的一部分——可能引發歐洲的經濟衰退和歐元區債務危機。
拉赫曼表示,美國新一屆政府致力於推進“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的時候,歐洲決策者應爲貿易戰做好準備。
多地紛紛抵制美國貨
美國威脅對從歐洲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法國民間近期興起自發抵制美國產品的行動。
法國民衆日前在社交媒體臉書平臺上組建了“抵制美國:購買法國產品”的羣組,目前已有超過1.3萬訂閱量。許多網友主動分享抵制美國產品和服務的經歷。該羣組直截了當表明目標:“行動起來。通過抵制美國貨支持法國和歐洲經濟。優先考慮本地產品、法國製造和我們的經濟主權。少買美國貨,多買法國貨!”
法國新聞廣播電臺報道,許多網民提出在日常消費中用法國或歐洲產品替代可口可樂、麥當勞、星巴克、幫寶適等美國產品的方案。
根據法國汽車產業聯合會3月初發布的統計結果,特斯拉汽車2月在法銷量同比下滑26.1%。另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統計,特斯拉1月在歐洲銷量同比下滑50.3%。法國《費加羅報》推測,銷量下滑部分緣於“馬斯克效應”,即這位特斯拉創始人與白宮關係緊密,遭到歐洲民衆排斥。
在北歐,“抵制美國”是一個社交媒體平臺臉書丹麥語羣組,其成員數量已突破了6萬。在瑞典,同樣號召抵制美國商品的臉書瑞典語羣組,成員數也達到了4萬。近日,芬蘭知名報紙《鄉村未來》發佈的民調顯示,已有50%的芬蘭人不再信任美國。據丹麥廣播公司報道,越來越多北歐人正投身抵制美國商品的運動。爲呼應消費者訴求,丹麥零售業巨頭薩林集團決定在其下屬超市中對美國商品進行“特殊標記”。
這股抵制浪潮還蔓延至北歐企業界。在社交網站“紅迪”的瑞典區論壇上,一名網民發帖稱,其經營的一家科技公司將完全停止使用亞馬遜雲計算服務,轉而使用法國的同類服務。
在挪威,燃料供應商哈爾特巴克燃料公司近日宣佈,將暫停向美國海軍供應燃料。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居納爾·格蘭表示,這是爲了抗議美國對待歐洲和烏克蘭的方式。
北美政商界同樣對美加徵關稅威脅反應激烈。作爲加拿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安大略省,該省所有酒類專營店同步撤下美國酒類商品。按照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的要求,加拿大酒類銷售連鎖商LCBO近日開始在安大略省全部677家分店下架美國酒。LCBO每年從美國向安大略省進口大約10億美元酒類。“作爲獨家經銷商,美國品牌將從LCBO商品清單上消失。”福特表示。福特還宣佈,安大略省將取消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金額1億美元的“星鏈”互聯網服務合同。
多方警告反噬效應
各國還警示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帶來反噬效應,造成“多輸”局面。
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裡夫斯日前對美國政府向多國加徵關稅帶來的廣泛影響表示擔憂,認爲“加徵關稅對各方均無益處”,還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她在英國機械製造業僱主聯合會主辦的活動上說:“這些關稅決定增加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負面影響已波及金融市場。”裡夫斯提到,投資者對貿易摩擦的擔憂持續發酵。
英國央行此前警告,英國無法在全球貿易摩擦中獨善其身。若美國政府持續加稅,全球增長將“受到負面衝擊”。
波蘭科茲敏斯基大學經濟學教授託姆凱維奇在接受波蘭Tok FM廣播電臺採訪時說,美國對其他國家任意加徵關稅的後果將給美國帶來通貨膨脹上升和“巨大的經濟混亂”。
“加徵關稅可以使製造業迴流,增加財政收入只是美國政界的想法。”託姆凱維奇說,但現實的情況並不會是這樣,加徵關稅的後果將是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高企,並導致“巨大的經濟混亂”。
對於美國威脅加徵關稅的可能後果,託姆凱維奇說,這樣的做法可能導致的主要風險是歐盟國家經濟增長放緩,而歐盟必須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進行報復,同時威脅制裁美國科技公司。“美國經濟在歐洲的參與度遠不止貨物貿易往來,還有服務貿易,特別是在IT行業,美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和利益都非常大。這就給了歐盟額外的工具應對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那就是對美國科技巨頭施加更大壓力。”他說。
拉赫曼文章也指出,美國金融系統嚴重依賴歐洲經濟。歐元區經濟衰退對美國股市而言可能是個壞消息,因爲標準普爾500指數企業的利潤大約有40%來自海外業務。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