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操縱利率玩弄全世界 引爆全球金融危機

(時報出版提供)

1998年,俄羅斯國債突然爆發無法償還債務的危機。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美國數一數二的避險基金公司蒙受了巨大損失而宣告破產。美國聯準會FRB針對這個危機反應迅速,爲了防止美國的景氣衰退,採取了「調降利率」的措施,將大量的美元釋出到市場,毅然轉向施行「美元貶值」。

在「美元貶值」的過程中,美國的金融市場出現了許多過剩的美元。由於大家對IT產業的成長非常看好,於是紛紛集中投資在IT產業。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期間,過剩的資金使那斯達克和IT產業的股價被過度追捧,造成網際網路泡沫事件。

FRB在預期會產生新的泡沫化後,提前做出了對策,也就是一舉提高利率。2001年,那斯達克綜合指數(IT產業佔大多數)一口氣暴跌了四分之三,使許多將資金投注在IT產業股的中產階級遭受嚴重打擊。此外,利率的調升使通貨膨脹率由百分之四急降至百分之一,出現了不景氣的警訊。於是FRB爲了防止景氣低迷,一口氣將銀行利率由百分之六.五調降至百分之一,轉向了通膨政策。

通膨政策奏效後,FRB擔心該次的剩餘資金會引發房市泡沫,於是在2004至2006年,又將銀行利率調高到百分之五.二五。FRB藉由操作利率來達到控制經濟的目的,玩弄全世界。FRB主席葛林斯潘如同行走於鋼絲一般,透過「利率的調升調降」操控美國的景氣,簡直就像大指揮家一樣。不過,透過「利率的調升調降」來操控泡沫化,藉以活絡美國經濟的手法並非十分妥當,一不留神就會演變成像後述的雷曼兄弟事件一樣的大災難。FRB想要藉由通膨政策(操作泡沫化)來操控景氣,卻引發過剩的資金投注於次級房貸,過熱的投資導致泡沫的破滅,引發了雷曼兄弟事件。

有「移民國家」之稱的美國,接受了蜂擁而來的貧窮移民。2000年代,由於FRB長期實施通膨政策,使不動產的熱潮不斷升溫,許多低收入階層紛紛辦理房屋貸款來購置不動產。人民極度渴望擁有自己的家,從而使房市泡沫逐漸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

FRB對於泡沫的發生非常敏感,於是不再實施貨幣寬鬆政策。2004年6月以後,FRB開始緩慢地調升銀行利率。直到2006年爲止的兩年內,利率雖然由百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五.二五,卻沒有達到有效抑制房市泡沫的效果。那是在經濟全球化下,歐盟的銀行大肆收購美國國債和房屋貸款相關的證券所導致。之後連續十年,人們都可以輕易籌得購買房屋的資金,透過轉賣房屋獲取利益的房地產投資,也因此產生過熱的現象。特別是針對低所得階層的「次級貸款」(次級房貸),完全不考慮借貸者的償還能力就大量放款。

所謂次級貸款,是針對償還能力低的人,以房屋做擔保收取高額利息的貸款,主要是指房屋貸款。利益薰心的金融業者,完全沒有考慮到借貸者的償還能力,不斷推動次級房貸,再把極有可能變成呆帳的貸款轉賣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將個別的房屋貸款混合並進行分割,再結合國債等穩定的債券,包裝組合成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由於當時不動產的價格看漲,信用評級公司對這類證券給予AAA級的評價,獲得權威性的保證後,MBS逐漸銷售到全世界。泡沫也因此由美國擴散到全世界。

不久,房價的漲勢漸顯疲態,到了2007年,高利率的次級房貸(原本就知道借貸者的償還能力有限)開始出現大量的呆帳。草木皆兵的投資人開始不再信任證券化商品,紛紛拋售證券,使證券泡沫危機一舉擴散到全世界。由於上市的金融商品組成複雜,完全無法得知崩盤的房貸被包裝成哪個證券商品,以及摻雜的比例有多少,金融業者只得競相拋售證券化商品,使證券化商品全面大暴跌。全球的證券交易陷入一片停滯,對投資銀行、銀行和保險公司造成很大的衝擊。

2008年9月,美國排名第四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負債高達約六千億美元,最終宣告破產。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AIG(美國國際集團)也由於支付信用違約交換(CDS)的理賠金而面臨破產,美國政府後來以破產所造成的影響過大爲由,收購了AIG百分之七十九.九的股票,使AIG國有化。這就是影響遠大於1929年「經濟大恐慌」的金融危機「雷曼兄弟事件」。

什麼是次貸危機?2000年代前半,美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購屋熱潮。2005年的巔峰時期,中古屋的流通量高達約七百萬戶,是史上最高的紀錄。其背後的原因,除了有移民所導致的人口驟增外,還有房貸利率低廉的因素。2004年,FRB調高利率後,貸款的利率也跟着上漲,使房產買賣一片低迷,房屋嚴重滯銷。

當次級房貸的還款逐漸遲滯,大量的投資者爭相拋售由貸款證券化的風險性資產和股票,改爲買入國債等安全資產,這股恐慌波及到全世界。風險性資產的價格暴跌,使金融危機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