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助理部長稱一些亞太國家正減少對美依賴主動抗陸
美國防部助理部長稱一些亞太國家正減少對美依賴主動抗陸。(澎湃新聞)
香港《南華早報》12日報導,近來北約不斷試圖「東進亞太」。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美東時間11日稱,在應對「中國威脅」時,越來越多印太地區國家採取主動行動,對抗中國,他直接點名日本和菲律賓,指稱這些國家近期一些舉動,美國「感到鼓舞」。報導解讀稱,瑞特納此言系「誇讚」這些國家在「抗中」方面,正開始減少對於美國領導的依賴。
除了美國,美領導的北約也不斷瑞攏印太地區國家對抗中國,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頻繁邀請日韓澳紐四國參與高層活動即是例證。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更指東亞和歐洲的安全「不可分割」。
據報導,瑞特納當天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活動發言,他說:「印太地區的新融合並不會總是以美國爲起點、或包括美國,也不應該是這樣。」
「這就是爲什麼……對於日本和菲律賓本週剛剛宣佈簽署的《互惠准入協定》(RAA,允許兩國在對方領土部署軍隊的防務協議)將帶來重要機遇,我們感到鼓舞。」
瑞特納稱,美國、日本、菲律賓和澳洲今年首次舉行聯合海上軍事演習,四國防長還在夏威夷舉行年度會議,及美國主導這四個國家其他不同形式的接觸,「產生更大動力和新機遇」。
瑞特納表示,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的QUAD(四方安全對話)宣佈建立「海洋安全新倡議」——「印太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係」(IPMDA),有助於該地區催生出獨立於美國的「新夥伴關係」。
據報導,所謂IPMDA,是爲給印太地區國家提供綜合、具成本效益、近乎即時監測周圍水域的方法。瑞特納表示,「IPMDA 2.0」計劃正在推進中,這可能會提供新的能力,併爲一些印太地區國家提供「能夠使用和吸收資訊的訓練」。
《南華早報》報導,美國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主要側重於加強北約在內的現有聯盟,建立新的國際夥伴關係,並試圖在與中國保持對話同時,對抗中國的影響力。烏俄衝突爆發以後,這一努力變得更爲緊迫。
報導解讀,無論是美國還是其領導的北約,都開始越來越頻繁地熱炒中國帶來的「系統性挑戰」,還不斷拿「援俄」一事對中國大陸發難,甚至稱中國是烏俄衝突的「決定性推動者」,不少外媒認爲「堪稱北約的一個重大轉變」。
報導稱,與此同時,自烏俄衝突爆發以來,北約經常邀請日韓澳紐四個印太地區國家,參與高層活動,當地時間11日北約與這四個亞太國家啓動四個新專案,利用各國在網路安全、人工智慧和打擊虛假資訊方面能力,支援烏克蘭。
「我們的安全不是區域性的,而是全球性的。」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在與四國領導人會晤時,再指「中國援助俄羅斯」,並稱北約盟國和合作夥伴應當「更加緊密地合作」,東亞和歐洲的安全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