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珍藏的巨幅草書,太罕見了,看懂十分之一,便可卓然成家!

很多練草書的朋友,都知道這一字體寫起來痛快但學起來難度很大,長年臨摹但不得法的情況非常常見。想盡快登堂入室,我們就必須選擇合適的名家或作品作爲榜樣和範本,這樣才能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草書史上名家很多,二王、張、懷、顏、柳、米芾、宋克、鮮于樞等,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如果我們上來就練習他們的作品,難度過大,而且很容易不得要領,這樣即使在努力,也不會有什麼進步,始終在門外徘徊。針對這種情況,明代萬曆皇帝命宮廷書法家範文明,從內府所藏的數千件真跡中選字、編排,集成了大名鼎鼎的《歷代名家集古草訣辨疑》。

這部作品窮盡範文明畢生心血,足足花了30多年才完成,這比《淳化閣帖》《三希堂法帖》編纂時間都長。《集古草訣》有三大珍貴之處,其一,內容上將草書的用筆、結字、章法技巧以及常用字的區分編成朗朗上口的五言律詩形式,便於理解和記憶,每一句旁還有釋文進一步解釋,可謂包羅萬象。

其二,這部作品中選擇的字,均出自名家名帖,包含二王、張、懷在內超過40位大師,真實可靠。相同的字,或者相同的偏旁,不同名家寫法不一樣,範文明把他們的字放在一起比較,讓我們一目瞭然。

其三,《集古草訣辨疑》縱28釐米、橫達到了1280釐米,稱得上是學習古人正宗草法,領略歷代草書風采的“一本全”,常看常新,每個字都值得臨摹千遍,作爲“日課”不用擔心內容、字數有限的問題。

我們舉幾句爲例,“綿頭無左畔,辵遶闕東邊”,“綿頭”就是寶蓋頭,在寫寶蓋頭的草書時,不必寫左邊那一點,向右行筆,再收筆挑回即可。“辵遶”就是走之底,寫的時候,只要在左邊豎下右繞即可。

爲了方便我們理解,範文明列舉出宦、宇、宙、寶、宗、寬、遠、達、過、遂、避等40餘字,出自梁元帝、王獻之、懷琳、宋克等十幾位大師法帖,寫法的不同,一目瞭然。

對於相似字寫法的區分,比如“數段情何密,曰甘勢則勻”,意思是“數”與“段”字太相似了,但只要注意其頭部和中部一點之不同即可;“曰”和“甘”字的筆勢都差不多,可以通過筆畫長短來區分。

如果我們把整部作品學習通透,臨摹明白,晉唐至明代草書的筆法也就掌握了,水平超越當代一些草書名家如林散之、謝無量,都不成問題了。此作原作已失,所幸有拓本傳世,如今藏於美國哈佛大學,十分罕見,我們能學到十分之一,便可卓然成家了!

我們經過多方努力,將此作進行了超高清複製,見此作如見原作,非常便於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