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機會主義行爲惹惱歐洲盟友

俄烏衝突已持續9個多月的時間,歐盟因爲這場衝突導致通脹飆升,經濟瀕於衰退邊緣,而美國卻在俄烏衝突期間大發橫財。

近日,“今日俄羅斯”援引多家媒體的報道稱,歐盟成員國對美國在俄烏衝突中的機會主義行爲感到越來越憤怒,歐盟的公開聲明和西方媒體的報道都反映了美歐之間日益加深的裂痕。

馬克龍指責“雙重標準”

這個寒冷的冬季,德國人的日子不太好過。

據德國《明鏡週刊》網站11月25日報道,德國聯邦議會開始削減能源消耗,議員們正努力嘗試在工作場所採取各種方式取暖,一些議員抱怨國會大廈降溫將會給議員及工作人員帶來健康風險。

9月1日德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節能規定:要求公共建築和辦公室內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19℃;對於主要是站立或行走辦公的場所,最高溫度不得超過16℃。法國政府日前也推出了涉及公共部門、交通出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全國節能計劃。法國總理博爾內指出,如果法國不採取節能行動,冬季將面臨能源停供的危險。

不僅僅是在德國、法國,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受歐盟對俄羅斯制裁產生反噬效應影響,歐洲能源供應緊張,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大多數歐洲人都在擔心如何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但是讓歐洲人更氣憤的是,他們在試圖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轉而使用從美國進口的天然氣之時,他們的盟友——美國,卻靠着“運氣”發着大財。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援引業內人士的話說,以約6000萬美元的價格從美國購買液化天然氣(LNG)裝滿一艘船,運抵歐洲後出售價格即飆升至2.75億美元,除去運輸等成本,每艘LNG運輸船獲利逾1.5億美元。

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公開指責美國在售賣天然氣上搞“雙重標準”,使得歐洲人支付的價格幾乎是美國人的“三到四倍”。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也指責美國雖是“友好國家但收取天價費用”,呼籲其“表現出更多團結”,幫助歐洲國家降低天然氣價格。

但更糟糕的可能還在後面。《經濟學人》雜誌預測,今年能源危機在歐洲各地造成的老年人額外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萬。而且這場能源危機可能還要持續多年。

對於歐盟的憤怒和指責,美國卻選擇無視和拒絕。

“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是俄烏局勢和普京對歐洲發動能源戰爭造成的。反而美國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急劇增加’,才能幫助歐洲擺脫俄羅斯的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迴應道。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稱,11月中旬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上,當歐盟領導人就美國高價天然氣問題與美國總統拜登交涉時,後者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其他歐盟官員和外交官一致認爲,美國對歐洲售賣高價能源後果的無知令人擔憂。

《通脹削減法案》又捅一刀

不僅如此,美國還往歐洲的傷口上撒鹽。今年8月,拜登簽署總價值750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旨在通過大量補貼和激勵措施,幫助美國本土製造的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和電池等產業。

在不公平條款下,歐洲對相關企業的吸引力減弱,它們紛紛將產業佈局轉向美國。也正因如此,法案遭到歐洲盟友的強烈反對。一位歐盟外交官甚至發出這樣的質疑:“華盛頓還是我們的盟友嗎?”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1月7日,歐盟各國財政部長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時表示,美國無視歐盟對其《通脹削減法案》的擔憂,使得歐盟可能採取相應的報復措施。

法國、德國財政部長在會上猛烈抨擊了美國政府大力補貼本土電動汽車產業的政策。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表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可能“危及歐洲和美國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正在引發“法國政府嚴重關切”。他認爲歐洲應當對美國這一立法行爲作出“協調、統一且強有力的”迴應。

愛爾蘭副總理、經濟與就業部長瓦拉德卡稱,沒有人想陷入一場“以牙還牙或者補貼的競爭,但是美國的所作所爲確實不符合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原則”。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稱,“我們所要求的是公平。我們期望歐洲企業和商品在美國能夠被一視同仁,就像美國企業和商品在歐洲一樣”。

此前,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當地時間10月26日在巴黎舉行會談時,都對美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感到擔憂。朔爾茨更是發出嚴厲警告,稱美方做法可能引發“一場巨大的關稅戰”。

10月末,歐盟貿易部長非正式會議在捷克召開。當天,東布羅夫斯基斯、捷克工貿部長西克拉等均表達了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擔憂。歐盟方面表示,如果美國繼續推進這一法案,那麼歐盟不會坐視不管,未來將考慮通過制定類似激勵計劃爲歐洲企業提供補貼。

歐盟委員會分管內部市場的委員蒂埃裡·佈雷東表示,美國的行爲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如果美國不考慮其歐洲夥伴國的想法,歐盟將採取“報復措施”,並把爭端提交到世界貿易組織尋求解決。

歐洲到底得到了什麼

俄烏衝突升級後,不少歐洲國家追隨美國外交政策,對俄羅斯施加制裁。當衝突持續了9個多月後,一些冷靜下來的歐洲人開始反思,是否還應繼續隨美起舞?犧牲和平與繁榮後,歐洲到底得到了什麼?

一名歐洲官員表示,事實上如果冷靜地看待這個問題就會發現,俄烏衝突明明是一個歐洲問題,但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似乎成了主角之一。這場戰爭中獲利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因爲美國人正在以更高價格出售更多天然氣,而且他們正在出售更多武器。

西班牙《對外政策》雙月刊網站評論說,歐洲人在俄烏衝突中“作出了貢獻”,但也被迫爲此承擔了巨大的經濟成本。美國顯然把捍衛本國國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今天的歐洲人必須捫心自問,爲什麼要讓我們的和平繁榮取決於美國的利益?

近日,歐盟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10月歐元區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10.6%,再創歷史新高。歐元區19個成員國中有11個通脹率達兩位數,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通脹率均超20%。通脹居高不下,能源危機難解,歐洲經濟正面臨多重壓力。

意大利前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表示,北約在美國主導下不斷東擴是造成俄烏衝突的根源之一,而衝突的代價卻主要由歐洲承擔。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近日刊登了題爲《反戰抗議活動席捲歐洲》的報道,報道說在德國等多個歐洲國家,不少民衆舉行反戰集會表達不滿。一名德國抗議者抱怨,他收到的賬單越來越多,但找到工作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是美國要干涉俄羅斯,但德國普通百姓卻要爲此埋單”。

也許正如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平臺發文所稱,在美國這個“大男子主義者”明顯的“經濟欺騙”下,美國和歐盟之間的“婚姻”可能將(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張春友 本報記者 王 衛)

責編:夏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