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全球稱王 榮景背後卻潛伏危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將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6.3%,創下近二十年來最高水平。此外在另一份統計則顯示,自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佔全球GDP比重上升2.3個百分點,至於歐洲與日本則各自下滑1.4個與2.1個百分點。

美國經濟表現如此出色,大致可概括兩大原因、一個令人振奮,一個令人擔憂。在前者方面,美國經濟持續創新,且獲得不錯回報,有助美國生產力大幅提升。

在後者方面,政府不斷舉債,包括前總統川普在2018年的減稅計劃、2020年疫情紓困政策與拜登政府在2021年實行的經濟刺激政策等,拉擡美國經濟穩健增長。

但在同時也讓美國赤字快速膨脹,現今赤字佔GDP比重已較IMF在2022年底預估高出2個百分點。在可預見未來,美國赤字將大幅超出主要已開發經濟體。

就長遠來看,赤字將使未來利息支出激增與降低私人投資。但在目前還可能導致經濟失衡的危險。

當失業率居於高位、民間需求萎靡、通膨與利率均在低點時,龐大赤字是合理的。但眼下這些條件在美國沒有一項是符合。

受寬鬆財政政策影響,美國通膨迄今難以降溫,導致聯準會無法降息。加上爲彌補赤字,美國大量發債,讓美國長債殖利率節節升高。

根據教科書預測,緊縮的貨幣政策與寬鬆的財政政策結合,將吸納海外資本,並推動美元升值。這通常會引發新興市場金融危機,出現新興貨幣貶值、政府違約和銀行倒閉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