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拒絕了:還得改”
據“今日俄羅斯”3月14日報道,RBC-烏克蘭通訊社等媒體援引內部消息人士稱,在本週二的美烏沙特會談中,儘管會談後雙方發佈聯合聲明表示將“儘快達成礦產協議”,但美國高級官員實際上拒絕了與烏克蘭當場簽署該協議,以便在當前的版本上繼續修改。
此前,特朗普政府擬定了與烏克蘭之間的一份“礦產合作協議”,其中一度包含“要求獲得烏克蘭一半的稀土資源,直到達到5000億美元”等條款,並將其視爲收回美國在烏克蘭衝突上花費的資金的一種手段。
該協議在曝光後即飽受爭議,支持者認爲烏克蘭的確擁有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礦產資源,美國有權利獲得相關收益。而批評者則認爲烏克蘭並不擁有如此大量的礦產資源,而且由於戰事影響,大量資源也無法實際開採。此外,有相當多的美國和歐洲媒體也認爲,逼迫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會嚴重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
但無論如何,美烏兩國在多次波折後依然在推進相關工作。週二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美烏會談已經是兩國第三次試圖敲定該協議。
美烏兩國第一次試圖簽訂該協議是在2月中旬,當時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訪問基輔,並與烏克蘭當局進行了溝通。事後特朗普指責澤連斯基“破壞與他的協議” ,並“粗魯地”對待他的使者。第二次則是美烏兩國在談判並制定了協定的修改版後,計劃在2月28日澤連斯基訪美時簽署該協議。但後來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和美國副總統萬斯在直播鏡頭前爆發了戲劇性的衝突,並最終不歡而散,協議也未能實際簽署。
而據RBC-烏克蘭通訊社和烏克蘭公共廣播公司援引內部消息人士報道,美國官員此次在沙特的會談中決定暫停該協議的簽署工作,是爲了對當前的草案做進一步的修改。
但美烏兩國在會談中也顯然達成了某些共識。會談之後,美國在要求烏克蘭同意與俄羅斯達成30天短期停火的前提下,恢復了對烏克蘭的情報共享和武器援助。
另一方面,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支持停火的想法,但如何保證停火得到執行、被包圍的烏克蘭部隊如何處理、烏克蘭可能利用停火作爲喘息機會等問題都還需要討論解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