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欲從高空發射無人偵察機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道 據美國《防務新聞》週刊網站1月11日報道,根據聯邦商業機會門戶網站“獎勵管理系統”上發佈的一份信息徵詢書,美國陸軍正在向業界徵集從中高空平臺發射的無人駕駛飛機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等任務。

徵詢書稱,陸軍固定翼飛機項目辦公室下屬的特殊電子任務飛機產品組計劃在2026財年展示該系統的作戰能力。

“發射效應”系統將被集成到龐巴迪G6500等公務飛機上,這種飛機將在平均海拔41000英尺(約合12.5千米)以上運行,真空速超過400節,飛行時間超過7小時。這意味着該系統及其傳感器需要在零下65度的低溫環境下長時間生存。

“發射效應”是陸軍對其設想中的無人機系統所使用的術語,該無人機系統能夠提供多種能力,如瞄準、偵察、監視、網絡擴展或動能打擊。此類系統可以從空中和地面車輛上發射。

根據信息徵詢書,“發射效應”系統將利用機翼外掛攜帶在飛機上,並可從飛行中的飛機上發射。

開發該系統的工作代表了陸軍航空投資組合的一個新方向,即優先考慮把無人機和定義更寬泛的“發射效應”平臺作爲與敵方接觸的矛頭。

陸軍正在大力開發和部署戰場上的“發射效應”技術,並致力於加快採購各種擁有不同航程和飛行速度的“發射效應”系統。一年前,陸軍取消了有人駕駛的“未來攻擊偵察機”計劃,將騰出的部分資金用於更快地開發“發射效應”系統。

2020年,陸軍選擇了10家公司爲其提供成熟的中程“發射效應”技術。今年早些時候,陸軍又從中挑選了5家公司來聯合建造原型機,每家公司都將爲“發射效應”系統帶來不同的要素。

安杜里爾工業公司將提供飛行器。該公司於2021年收購了“牽牛星”700無人機的開發商Area-I公司。5年多來,這款無人機已被陸軍用於評估“發射效應”技術。

中程“發射效應”系統還將和導彈與太空項目執行辦公室聯合開發,以滿足其對直升機發射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需求。

陸軍還在開發短程和遠程版本的“發射效應”系統,計劃在2025財年初開始短程版本的原型開發,預計開發工作將持續到2029財年。陸軍計劃在2026財年第三季度就遠程系統進行招標,這比原定計劃提前了一年。

此外,陸軍還表示有興趣在海拔更高的平臺上試驗“發射效應”系統,如氣球或能夠在平流層運行的長航時、固定翼、太陽能驅動平臺。(編譯/楊雪蕾)

“發射效應”系統將被集成到龐巴迪G6500等公務飛機上。圖爲正在製造中的龐巴迪飛機。(路透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