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向全世界“求救”,並且陷入疑惑:它們爲什麼不去禍禍中國

紐約市,位於美國東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是該國第一大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面積爲1214平方公里,人口862萬。作爲全球化的典範,紐約與倫敦、香港並稱爲“紐倫港”,是全球房地產最昂貴的地方之一,也是西半球華人最密集的聚居地之一。

曼哈頓鳥瞰圖,這裡是紐約人口最稠密的行政區,綠色的中央公園和密集的摩天大樓構成了“電腦芯片”般的圖像。

位於億萬富豪街的高檔公寓,室內採用大自然裝修風格,望向窗外則是滿眼綠色。

紐約時代廣場,一個女人走到飢寒交迫的流浪者面前,遞上去一條黃圍巾。

這是一個裝有空調的狗屋,據說使用1小時需要18美元,在紐約真是窮人不如狗啊。

站了130多年的自由女神決定休息一下,於是躺在晨興公園的斜坡上,用手支撐着戴着皇冠的頭。

曼哈頓哈德遜廣場的觀景臺,由154段錯綜複雜的樓梯連接而成,人們可以從80個平臺中選一個來欣賞景色。

外來物種入侵,這對於世界上各個國家來說,其實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因爲早期人們對於這種危害的認知是比較淺的,所以當時對於物種的進出控制是相對較弱的,而對於引入物種也沒有那麼慎重。

所以就造成了一些災難,不過也是因爲這些災難,人們纔會對這個有所警惕。畢竟再沒發生以前,誰能想到這些小小生物卻能搞出如此大的麻煩。美國人向全世界“求救”,並且陷入疑惑:它們爲什麼不去禍禍中國。

美國最著名的入侵物種大概就是亞洲鯉魚了,數量之多直接影響到了當地的水系生態,因爲鯉魚在當地是沒有天敵的,加上美國人並不喜歡吃鯉魚,所以鯉魚就開始在美國的河流湖泊裡氾濫,然後美國人就開始想要處理這個物種。

但是很顯然是沒有那麼容易的,美國方面投入了180萬億美元,並且制定了25年計劃的時間去完成這個,不過目前看來收效甚微,因爲美國人對於鯉魚沒有興趣,所以這些鯉魚捕撈起來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而因爲數量繁多,所以捕撈這些鯉魚都成爲了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它們彈跳力驚人,甚至經常躍出水面,直接就會傷害到船上的人,所以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而亞洲鯉魚爲何在我國卻沒有氾濫呢?

畢竟我們吃這些魚類呀,亞洲鯉魚其實就是青魚、鱅魚、草魚、鰱魚、鯽魚等這些魚類的統稱,很顯然這都是我們日常所吃的魚,而且加上這本來就是我們的本土物種,是相對穩定的,自然就不會存在泛濫的情況,而且其實能夠製作成美味的話,其實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典型的例子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美國的女性對化妝非常講究,所以化妝品的銷量和利潤都非常高。然而,相對於國內淘寶上幾十元一件的衣服,美國的時尚品牌可能需要幾百美元,而且一些款式也並不符合時尚潮流。

此外,美國文化與亞洲人的體型差異較大,很多時候,美國的衣服尺碼並不適合亞洲人。

房租昂貴且隔音效果差:美國的房租普遍偏高,令人震驚。

朋友在舊金山的一間不足50平米的公寓月租居然要3000美元,簡直比黃金還貴。

而且,房子的隔音效果很差,隔壁的動靜都能聽得一清二楚,給生活帶來一些困擾。

交通擁堵和公交班次不如國內頻繁:洛杉磯的交通堵塞情況嚴重,成了城市的一大痛點。

許多人夢想着去美國留學,然而,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而言,美國的教育費用是難以承受的。

以往在美國留學的學生能夠獲得助學金和各種獎學金,但最近幾年,普通人很難獲得這些資助。這導致教育費用進一步上升,讓在美國的大學生不得不同時兼職工作以應對高昂的費用。

雖然美國的教育體系鼓勵學生髮展個性和創造力,稱之爲“快樂教育”,但實際上,美國小孩面臨的學術壓力並不會比中國小,特別是在一些名校地方。

美國的房價,在洛杉磯、紐約這樣的大城市,房價高得讓人望而卻步,同時,美國的房子多分佈在郊區,周邊餐館跟超市少之又少,出一趟門吃個飯買點東西都得開車數十幾二分鐘,這跟國內便利的生活方式大相徑庭。

在美國,一個路邊攤上的熱狗就好比我們這裡三到五元人民幣,在外面包一層薄薄的麪包,但這種熱狗要售賣近人民幣50元,而且這還只是最便宜的一種!美國普通麪條要近100元人民幣,普通果汁最多4元,而在美國卻要賣近25元!

在美國大多數普通上班族,都是租房子。很多寫字樓和商品房,基本上都是開發商。自己往外租很少有人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