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法案自掘墳墓?外媒曝1大死穴:沒有贏家

美國晶片法案恐淪爲沒有贏家的失敗政策。(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527億美元《晶片法案》正式開始執行,其中390億美元將用於擴建和新建半導體工廠的補貼,但卻設下多項條件,包括分潤條款以及提供孩童托育方案等引發爭議,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社論指出,該法案附加太多政策目標,卻忘記了晶片製造商當初遷至海外的部分關鍵,正是因爲美國生產成本太高。

該篇社論表示,美國佔全球晶片製造能力的份額,已從1990年的37%下降到12%,更重要的是,臺廠臺積電生產全球90%以上的高階晶片,令美國擔憂這個狀況會造成美國國安危機。

美國砸錢推動《晶片法案》但卻設下多項條件,包括未來10年不可在中國擴產,也不能將這筆資金用於購買庫藏股或分紅,備受爭議的規定還包含業者必須與聯邦政府分享超額利潤,支付工會的建築工資,並確保勞工獲得負擔得起的托育服務。該篇社論稱,儘管《晶片法案》其中一些目標是可以理解的,但綜合起來,表明白宮正試圖擴大一項倡議,其已涵蓋太多目標。

該社論提到,晶片製造商轉移到海外的部分原因是美國生產成本太高,白宮應該努力減輕成本和監管負擔,而不是增加企業的成本;此外,如果美國政府不與美國盟友就此法案進行協調,補貼政策就不可能使任何一方成爲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