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撤離 大陸學者:中國不會介入阿富汗內部事務

阿富汗塔利班日前攻佔阿國東部加茲尼省首府加茲尼市後,塔利班武裝人員在該市街頭行走。塔利班幾乎已佔領阿富汗全國各大城市,並於15日進入首都喀布爾。(新華社資料照片)

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用數週時間將塔利班從首都喀布爾趕跑;2021年,歷時一週多的全面攻勢,阿富汗重回喀布爾。歷史上,阿富汗見證了多少帝國的東昇與西落,未來,這個飽經風霜的國家又將往何處去?大陸國關學者認爲,不管阿富汗政局如何發展,中國不會去填補什麼「真空」,不會介入阿富汗內部事務。

★對中國來說,一個塔利班的阿富汗意味着什麼?

近來,一些西方媒體連篇累牘地炒作所謂「阿富汗局勢讓中國尷尬」「中國要填補阿富汗真空」,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旗下的微信公衆號「補壹刀」引述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分析,西方媒體實際上是在給中國挖坑。誇大阿富汗問題給中國帶來的緊迫感,提高中國對它的關注度。

阿富汗如果陷入長期的動盪,首先是美國的爛攤子,其次是阿富汗周邊國家的爛攤子,再次纔是對我們的影響。而且也還要看事態的發展,如果塔利班迅速穩定局勢,實現平穩過渡,極端組織將會受到約束。「即便局勢無法短期內穩定,美國人也應該比中國人緊張得多才對。」

朱永彪認爲,對於整個地區來說,無論誰掌權,只要不是一個混亂、極端的阿富汗,都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即使在一個偏保守改良的「伊斯蘭酋長國」治下,只要能夠保持穩定並尋求經濟發展,地區的互聯互通、跨地區的合作項目都有可能正常實現。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認爲,現在看來,中國的選擇是所有大國中最智慧的,中國一直堅持別國內政讓別國自己去決定。「中國對阿富汗問題的態度建立在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而美國則建立在對別國內政的干涉上,最終不僅付出慘重代價,國際聲望也嚴重受損。」

李海東表示,拜登現在口口聲聲「阿富汗的事情讓阿富汗人民決定」,實際上最終也回到中國的邏輯上來。現在阿富汗內部不同的派別對中國的欣賞都強於美國。「美國等於跟失敗者建立了聯盟,而中方在不干涉內政基礎跟各派別交流,這個策略在未來長期有效。」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會見塔利班代表時,希望阿塔推動阿和平和解進程儘早取得實質成果,自主建立符合阿富汗自身國情、廣泛包容的政治架構。希望阿塔同「東伊運」等一切恐怖組織徹底畫清界限,予以堅決有效打擊,爲地區安全穩定及發展合作掃除障礙。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龍興春認爲,這是中國政府對未來阿富汗政府的主要期望,塔利班成爲執政者後,行爲或轉變得更負責任,阿富汗對內對外發展也都離不開中國。

中國與阿富汗只有70公里的邊界,都是高原地區,中國在阿富汗沒有那麼大的利益,未來也是以外交與經濟援助爲主。中國不會去填補什麼「真空」,不會介入阿富汗內部事務。

★爲何塔利班動作如此之快,超出許多人預料?

龍興春分析稱,阿富汗政府軍雖然人數衆多、裝備精良,但是本質上是美國政府的僱傭軍,財政完全靠美國支持,政府軍人拿錢打仗養家餬口,缺乏廣泛的民意基礎,美國老闆一走,政府軍也就失去了士氣和戰鬥力,不會去跟塔利班拼命。

儘管歐盟北約都在呼籲不要武力奪權,但缺乏有效約束塔利班的手段,美國之前一直在跟塔利班談判。

而拜登政府爲了集中精力對付中國急於在阿富汗收手,在沒有達成和平協議的情況下就跑了。撤走之前,美國應該已經預計到了阿富汗政府支撐不下去的可能性。但也沒有想到形勢發展得如此迅速。

★塔利班掌權後,阿富汗會變成什麼樣?

朱永彪分析,此前外界對塔利班的一個重要指責是擔心它造成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但是這次塔利班基本上沒有給外界留下什麼口實。

在攻城掠地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大規模災難比如虐殺俘虜,強姦婦女之類的事情。外界有一些零星的指控,但是都被塔利班否認了,沒有什麼實證。另外美國在使館人員撤離的過程中,警告塔利班不準襲擊美國的目標,塔利班應該也會配合。

朱永彪觀察,從表現來看,塔利班在有意識地變得比以前更加溫和,但它掌權以後這種溫和能否延續以及具體會做到什麼程度?還不能完全根據目前的表現來判斷。

「塔利班組建政權最根本的意識形態基礎,就是要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酋長國』,所以原有的一系列政策主張基本上不會大幅修正。」朱永彪表示,「甚至有個別塔利班成員在接受採訪時曾表態,未來在阿富汗會實行伊斯蘭教法,還會向全世界推廣。」

朱永彪指出,但是,也要看到,經過20多年的制裁和發展,塔利班這一次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表現出了明顯的靈活性和非常實用主義的一面,這不管是在對內部的少數民族還是在對外交往中都有體現。

李海東認爲,塔利班會在接下來的政局中占主導地位,各種宗教勢力就政府架構怎麼安排是後邊的事情,但是塔利班的主張一定會貫穿其中。

李海東認爲,阿富汗是把中亞和南亞聯繫在一起的紐點,塔利班主導下的阿富汗會成爲中亞地區對印度很重要的牽制力量,印度要在這個地區有更富野心的動作也會受到影響,一定程度上來講,塔利班主導下的阿富汗不僅是美國的大潰敗,也是印度的大潰敗。

龍興春認爲,未來阿富汗將部分回到「911」之前的狀態,塔利班重新在阿富汗掌權,但其政策比過去會有所改變,靈活性會提高,從塔利班之前對印度、美國、中國的態度可以看出,背後可能有告人指點,目的是讓國際社會能夠容忍甚至承認它。

★如何評價美國在阿富汗的20年,未來美國將保留怎樣的存在?

朱永彪認爲,美國的想法就是鐵了心甩包袱,但另一方面又想保留一定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保留它在阿富汗長期經營的基礎,比如特種部隊、情報系統等等。

拜登的態度很明確,就是要迅速從阿富汗抽身,至於它此前希望保留的影響力,可以說有的話是錦上添花,沒有也無所謂。

李海東認爲,阿富汗局勢發展到今天,有一點很清楚,美國人的目標遠沒有達成,「911」之後,美國打着反恐的旗號進入阿富汗,花了幾周時間把塔利班趕走。20年後,美國走了,塔利班又火速回來了。

這種對比說明,美國在阿富汗徹頭徹尾的失敗。拜登很不幸,疫情讓他焦頭爛額,阿富汗大潰敗這個標籤也貼到他頭上,被叫做「拜登大潰敗」。

雖說大潰敗是前任埋下的惡果,但是在當下美國兩黨政治對立的情況下,這筆帳肯定會算到拜登頭上,他想甩也甩不掉了。

看美國政壇的歷史,包括福特、卡特在內,跟撤兵沾上邊的政治「下場」都不太好,現在可以預測,拜登有90%的機率也就當一屆總統,阿富汗大潰敗對美國政治的影響是震撼性的。

李海東認爲,美國現在經常用「戰略收縮」,這個詞有很大的欺騙性,美國是在部分區域收縮,而加大對中國周邊一些地方尤其是西太平洋的力量投放。從另一方面看,美國在阿富汗問題上犯了很大的錯誤,造成巨大的混亂,現在又想到亞太地區再挖一個坑。

搞一段時間破壞再灰溜溜走人,從越南、伊拉克再到阿富汗,這是美國外交歷史的循環,現在還想在西太平洋地區這樣搞,這也說明美國確實恰如美國知名學者羅伯特·卡根所說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危險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