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協防颱灣「根本性缺陷」 專家:這災難恐讓全國崩潰

專家指出,俄烏戰爭暴露出美國武器庫存和量產能力不足的問題,且其無法靠戰時體制解決。圖爲美軍爲F-35C戰機裝卸AIM-120。(示意圖/DVIDS)

退役美國軍官指出,在討論如何協防颱灣時,各界的焦點往往放在爲先進武器提供資金,或應制定何種作戰計劃等,但俄烏戰爭卻暴露出美國的「根本性缺陷」,即目前軍事武器的庫存和量產能力不足,且該問題無法靠戰時體制解決,否則光是經濟危機就「足以瓦解美國公衆爲臺灣而戰的意願」,甚至導致全面崩潰。

退役美國陸戰隊少校、軍事與國家安全分析師福斯林(Carl Forsling)投書軍事新聞網站「任務與目的」(Task & Purpose)表示,雖然俄烏戰爭規模無法與未來可能的美中大戰相比,但光是爲烏克蘭提供武器,就已暴露美國刺針(Stinger)與標槍(Javelin)等飛彈生產能力不足的缺陷。

且若未來於臺海與中國大陸爆發戰爭,消耗量最大的將是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海軍打擊飛彈(NSM)、標準6型(SM-6)多用途飛彈、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等高等級武器,而這類設備的庫存只會更少、生產只會更困難,屆時還得面臨臺灣難以維持半導體出口的供應鏈災難。

就算允許美國總統要求民間企業生產國防必需品的《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能減輕軍事供應鏈壓力,但也會加速對相關企業的破壞,並導致一場「經濟災難」,影響程度遠高於目前俄烏戰爭造成的通膨,「光是經濟衝擊就足以瓦解美國公衆爲臺灣而戰的意願」。加上因戰爭飛漲的政府支出和本就高昂的國債,美國經濟恐不只「衰退」,更將面臨「崩潰」。

福斯林指出,若美國有意認真面對中國大陸威脅,就得維持關鍵武器的生產線運作,或至少提前做好迅速重啓量產的準備,並鞏固數十年來大量轉移至海外的民間工業基礎;再加上須準備承受美中大戰帶來的經濟衝擊,所有措施都需要政府有效控制預算運用,並讓美國人做好覺悟,即自由確實不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