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剋制對臺軍售 加劇臺海風險
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指出,歷屆美國政府對臺軍售總額,拜登政府最低,且逐年下降。(本報資料照片)
聚焦亞太政治的刊物《外交家》(The Diplomat)21日稱,美國在供應武器上的剋制,讓臺灣陷入進退兩難的國防困境。文中分析,臺灣依賴着美國這個承諾並非那麼堅定的盟友,同時必須面對比以往更強勢的中國大陸,但隨着美國將地緣政治重心轉向歐洲,兩相消長之下,大幅加劇臺海風險,使臺灣身陷險境。
《外交家》21日刊載《受限制的美國對臺武器供應:緊張局勢升級中 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一文,作者是察哈爾學會郝南。文中提及美國務院16日宣佈新一批對臺軍售計劃,爲拜登政府第16次對臺軍售,然而美國對臺灣安全承諾的力度卻遭到外界質疑,分析認爲,臺灣透過軍售取得的物資多爲彈藥,完全無法滿足臺灣軍隊現代化的需求。
另美國國防部監察長11日報告,指交付的裝備部分因過期或發黴無法使用,以及F-16V戰機等先進武器交付進度嚴重延誤。文章指出,美國官員將延誤歸咎於烏克蘭的需求,顯示出美國更關切歐洲地緣政治,而非印太地區。而美國在軍售上的「剋制」作風,讓兩岸的防禦能力差距益發顯著,提升臺海意外衝突的風險,甚至可能波及其他國家。
文中也分析,俄羅斯一旦介入臺海衝突,將提高美國及盟國在印太地區行動的難度,同時削弱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擴大中國勢力範圍。
這樣的分析與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日前說法一樣,韓儒伯21日再發新聞稿表示,臺灣面對日益嚴重的挑戰和威脅,美國政府從2017年以來的言論都表示,其對臺灣的擔憂日益加深,但實際作爲又是如何?
他比較1993年以來歷屆美國政府對臺軍售總額,指拜登政府最低,且逐年下降。韓儒伯強調,影響歷任美國政府對臺軍售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考慮中國的反應,從而限制對臺出售武器的時間、類型和數量。美國政府認爲,如果限制對臺灣在武器上的支持,就會使中國軟化或改變其某些面向的行爲,但他說,「事實上,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