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不確定性”加劇世界經濟風險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日前刊登題爲《兩場戰爭、50場選舉:經濟面臨日益加大的地緣政治風險》的文章,作者是帕特里夏·科恩。全文編譯如下:

也門境內一夥武裝分子襲擊了紅海海峽重要航運通道——這是加沙地帶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的溢出效應。這給已經在勉力應對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世界經濟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中東地區衝突升級風險是一連串無法預知的危機中最新的一個。新冠疫情、烏克蘭戰爭等一連串危機就像對世界經濟的數記“熊掌”重擊,將其打得偏離軌道,還留下了傷疤。

選舉年影響深遠

似乎這還不夠,未來還有更大的波動,其表現形式是一波選舉,這些選舉可能產生深遠影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南非、美國和歐盟27國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億人將進行投票。這些國家佔全球經濟產出的一半以上。

在一些國家,人們對政府日益不信任、選民存在嚴重分歧、人們對經濟前景的焦慮深重而持久。一些領導人對經濟健康狀況頗爲敏感。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2023年秋天決定,要求出口商將外幣兌換成盧布。此舉很可能是爲了在2024年3月俄羅斯總統選舉前支撐盧布並壓低物價。

工廠補貼、稅費減免、技術轉讓、人工智能開發、監管控制措施、貿易壁壘、投資、債務減免和能源轉型等至關重要的政策決策都將受到勝選者影響。

2023年一連串的選舉勝利讓憤怒的民粹主義者上臺,這可能會促使多國政府加強對貿易、外國投資和移民的管控。劍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黛安娜·科伊爾說,此類政策可能會使全球經濟進入“一個與我們過去所習慣的截然不同的世界”。

許多經濟學家將最近發生的經濟事件與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事件進行了比較,但科伊爾說,她想到的十年是上世紀30年代,當時政治動盪和金融失衡“演變成了民粹主義、貿易衰退以及隨後的極端政治”。

2024年選民規模最大的選舉在印度。這個全球主要國家中增速最快的經濟體正在競爭世界製造業中心的地位。在墨西哥,投票結果將影響政府對能源和外國投資的態度。而印尼選出的新總統可能會改變關於鎳等重要礦產的政策。

當然,對世界經濟而言,2024年美國大選將是迄今爲止影響最深遠的選舉。日益臨近的選舉已經在影響決策了。2023年12月19日,美歐同意暫停對歐洲鋼鐵和鋁以及美國威士忌和摩托車徵收關稅,直至選舉結束。

很可能會成爲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唐納德·特朗普則支持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並提出對所有進入美國的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這一好鬥舉動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其他國家進行報復。特朗普還曾表示,他將退出美歐夥伴關係,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並對中國採取更具對抗性的立場。

英國諮詢公司安永-博智隆公司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總結說:“選舉結果可能導致國內政策和外交政策議題發生影響深遠的變化,這些議題包括氣候變化、監管規定和全球聯盟。”

經濟前景喜憂參半

迄今爲止,明年的全球經濟前景喜憂參半。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增長依然緩慢,數十個發展中國家面臨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從積極面來看,通脹率迅速下降正促使央行官員降息或至少停止加息。借貸成本降低通常會刺激投資和購房。

隨着世界繼續分裂成令人不安的聯盟和相互競爭的集團,在經濟決策方面,安全擔憂很可能會比迄今爲止更加突出。在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歐洲大幅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隨後中國、印度和土耳其則加大購買力度。與此同時,中美緊張關係促使美國對中國多年來強有力地支持工業之舉作出反應。在電動汽車、半導體和其他被認爲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產業上,中國提供了大量激勵措施。獲伊朗支持的胡塞組織武裝分子在紅海發動無人機和導彈襲擊,這是分裂加劇的進一步跡象。

安永-博智隆公司地緣政治分析師、上述報告作者考特尼·里克特·麥卡弗裡說,近幾個月來,尋求改變現狀的較小的參與者增多了,比如也門、哈馬斯、阿塞拜疆和委內瑞拉等。“即使這些衝突規模較小,它們仍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力量正變得愈發分散,也愈發不穩定。”

在紅海南端的曼德海峽,胡塞組織襲擊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這使得運費、保險費和油價上漲,同時使海上交通改道繞行非洲,該航線更長、費用更高。

英國萬神殿宏觀經濟學研究公司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克勞斯·維斯特森說,迄今爲止,襲擊產生的影響有限。“從經濟學角度看,我們沒有看到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不過他承認,紅海襲擊事件是“近期最明顯的爆發點”。不確定性確實對經濟產生了抑制作用。企業在投資、擴張、招聘時,往往採取觀望態度。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年中調查發現:“對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首席風控官而言,主要經濟體之間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關係的持續波動是其最大擔憂。”隨着軍事衝突持續、極端天氣增多以及未來即將舉行一系列重大選舉,2024年很可能會上演更多此類劇情。(編譯/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