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馬斯克商業帝國開始動搖?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9日刊登題爲《馬斯克“受人膜拜”的商業帝國或將開始出現裂痕》的文章,作者是哈佛大學商學院和法學院教授米希爾·德賽,內容編譯如下:
埃隆·馬斯克的商業帝國或許正開始動搖。
在過去六週裡,特斯拉的股價暴跌約40%,幾乎抹去了自2024年美國大選以來的所有漲幅。這一逆轉暴露出馬斯克的軟肋:他的財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狂熱追隨者的過高期望。隨着這些期望的破滅,他的影響力也會隨之減弱,這表明金融市場是抵禦馬斯克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議程的一道受到低估的護欄。
人們很容易將馬斯克與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裡真正的商業巨頭們相提並論,這些商業巨頭包括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微軟的比爾·蓋茨、亞馬遜的傑夫·貝索斯、元宇宙平臺公司的馬克·扎克伯格、英偉達的黃仁勳,以及谷歌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但從任何可能的衡量標準來看,這些人都打造出了真正龐大的企業,讓馬斯克所創建的一切相形見絀。
雖然馬斯克白手起家打造了一家汽車公司(這絕非易事),但他的財富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一種金融“膜拜”。在這種膜拜中,大批爲他傾倒的投資者兼追隨者讓他得以不斷推出各種項目,並使他免受批評者的影響。批評人士對馬斯克的運營決策、公司治理、不合理的薪酬方案,以及如今他涉足政治領域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他那在社交媒體蓬勃發展中誕生的“救世主”地位創建了一個強大的循環:企業獲得超額回報,這促使投資者爲他提供更多、更廉價的資本,以讓他的商業帝國實現多元化,而這反過來又吸引了更多擔心錯過機會的投資者。特斯拉股價的飆升讓粉絲和投資者變得非常忠誠,以至於他只需提及一個新抱負,就能刺激他們購買更多股票。他宣稱的抱負越大,他們賦予他的財富和權力就越多。那麼,爲什麼不試試進軍火星呢?這一過程的最後一步是在政治領域鞏固權力,以確保這些宏大的抱負能夠永遠得到滋養。如果馬斯克此前處理得當,他的帝國本來是堅不可摧的。
然而,事實可能證明,馬斯克的商業頭腦和對政治的熱衷是他失敗的原因。他沒有依靠那些能夠幫助他的企業產生關鍵現金流的優秀管理者,而是在他本人越來越分心的情況下,對有關繼任者的問題置之不理。他沒有儲備現金以備不時之需,而是將資金投入到諸如腦機接口和超級高鐵等被過度炒作的項目中。他沒有在幕後悄無聲息地推進自己的政治議程,而是儘可能高調地走到臺前,似乎像相信自己的營銷天賦一樣,對自己敏銳的政治直覺深信不疑。
由此導致的馬斯克帝國的裂痕正開始顯現。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的汽車營收同比下降8%,2024年的利潤較上一年大幅下滑。在公司成立22年後,它是否能爲股東產生可觀的自由現金流仍未可知。特斯拉似乎越來越依賴降價策略——這種做法在短期內可能增加銷量,但有可能會降低未來消費者對特斯拉汽車的估值。如今對馬斯克強烈的政治抵制也會損害特斯拉的銷量。或許是察覺到了形勢的變化,馬斯克一直暗示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以進一步維繫投資者的崇拜。
馬斯克帝國的其他部分也體現了他的商業頭腦與財務成功之間的差距。
馬斯克勇於投身艱難且成本高昂的行業,並創建了全新企業,尤其是特斯拉汽車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雖然這次挫折可能只是暫時的,但最終,就像之前的類似狂熱一樣,這種圍繞馬斯克的狂熱情緒會消退。投資者會意識到,他所創建的企業的實際價值遠低於那些讓他成爲世界首富的評估,而他巨大的政治影響力也正源於世界首富這一地位。
馬斯克與特朗普都深諳金融市場能夠創造權力和財富的道理。從根本上說,兩人都是金融領域的表演者,他們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對投資者的巧妙操控。
金融市場能夠創造財富和權力,它也同樣能夠輕易摧毀財富和權力。而這很可能會成爲馬斯克失敗的原因。到目前爲止,市場一直支持馬斯克,並忽視了當前政策的內在矛盾。特斯拉股價近期的疲軟表明,有關動力正在消退。誤導性政策和財政管理不善導致的通貨膨脹加劇,可能使利率上升,從而對股市造成破壞。
簡言之,在下一次選舉之前,美國政治的戰場不會只侷限於法院和國會——它還將存在於金融市場中。而且,戰鬥將會異常激烈。